
新奥尔良(New Orleans, LA),美国南部城市,濒临墨西哥湾,是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以爵士乐和法国殖民地文化闻名。
新奥尔良市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港城。它坐落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东南部,密西西比河下游入海处,北临庞恰特雷恩湖。全市面积近95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0万,大新奥尔良区人口118万。
历史新奥尔良一带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718年由法国人始建城镇,并以当时法国摄政王奥尔良的名字命名。1722年成为法属殖民地路易斯安那的首府。1762年后归属西班牙。1800年又复归法国管辖。1803年,作为路易斯安那购买地的一部分,随同整个路易斯安那以1500万美元的价钱卖给了美国。1812年以后,随着棉花带的初步形成,新奥尔良逐渐成为棉花集散地和黑奴市场中心,商业繁荣起来,成为“南部的皇后城”。到1840年,这座城市的人口达到10.2万,成为当时美国第四大城市。1896年,新奥尔良开始开凿运河,整治航道,扩大港口水域,尤其是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这里的船只可以直抵拉丁美洲西海岸、亚洲、非洲东海岸及大洋洲港。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港口吞吐量的上升大大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发展。
地理密西西比河从新奥尔良市流过,市北紧临庞恰特雷恩湖,所以新奥尔良市区内陆地与水面大约为3与2.5之比,部分地区低于密西西比河与庞恰特雷恩湖的水位,每当河水水位上升的时候,就会出现游艇在人们头顶上驶过的奇景,为此,人们称新奥尔良是美国的“水城”。
流经市区的密西西比河呈新月形弯曲,故有“新月城”的别名。地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水道纵横,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仅1.5米,不少地方低于海平面。沿河筑有209公里长的防洪堤坝,由112个泵站组成的排水系统,通过泄水道分水引入庞恰特雷恩湖,亚热带湿润气候,7月平均气温27.7℃,1月11.6℃,年降水量1440 毫米,夏季多暴雨。城市邻近地区石油、天然气、硫磺、盐矿丰富,盛产木材和棉花、甘蔗、稻米等。
新奥尔良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所以风景秀丽,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区北面的庞恰特雷恩湖与大洋相通,水面宽阔,约1500平方公里。湖周围树木苍翠,草绿花香。为了沟通与北部地区的经济联系,跨过湖面修建了38公里长的双道桥梁,据说是世界上第一长的高速公路桥。在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桥上,可以观赏大湖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湖光万顷、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色,无不令人惊叹叫绝。
新奥尔良位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北方,濒临墨西哥湾,低于海平面2.1米(七英尺) 。三角洲的土地被海水侵蚀的情况严重,令新奥尔良的天然防涝优势尽失。气候上属副热带湿润气候
经济建设新奥尔良是美国南方的主要工业城市,集中全州1/4的工厂企业;有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炼油、石油化工、化学等工业部门;并是全国重要的造船和宇航工业基地,阿冯尔达船厂和生产火箭、宇航设备的米乔德厂是最大的企业,州内最大的零售、批发和金融中心;旅游业兴盛,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运输业。
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市内博物馆众多。有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新奥尔良大学(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等高等学府以及可容纳7万多观众的路易斯安那体育馆,富音乐传统,为爵土乐音的诞生地,多音乐团体和剧场、音乐厅等;一年一度具有法国传统的仟悔火曜日盛况空前,吸引数以百万计国内外游客。
新奥尔良城从19世纪末叶起,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但整个城市建设仍保留了很多法国式和西班牙式的建筑风格,在市区中心沿密西西比河北岸还有不少比较古老的教堂、学校、商业区都被保存下来。城区包括老城“法国区”和新城“美国区”。法国区以杰克逊广场为中心,周围矗立着许多早期法国和西班牙的建筑,如广场对面灰色塔尖的圣路易斯教堂,还有西班牙时期的法院、市政厅、乌苏莱修道院和法国市场等。建于1831年的乔治亚式大厦,里面珍藏着美国南方早期考古发掘的印第安古董。杰克逊广场建于1721年,广场上有杰克逊跃马挥戈的铜像,英勇威武。如今,这里既是人们游乐聚会的场所,也是剧场和商业中心。杰克逊广场与纽约的时代广场一样闻名于世。法国区内有70多个街区是法国式建筑,街区笔直但街道较为狭窄,街道两旁种植着香蕉和热带林木,很有南方热带的城市风光。这里的居民大多说法语,吃法国菜,保留着法国和西班牙的风俗和习惯。所以有人称此处为“美国的巴黎”。
新奥尔良城的新城区街道宽阔整齐,高楼林立,有州、市主要行政办公机构组成的市政中心建筑群,国际贸易商业大楼等著名建筑,还有许多银行、办公大楼和饭店旅馆等。运河大街和圣查尔斯大街是最繁华的商业街。在新式大楼建筑中,占地20多公顷,高82米的“路易斯安那超级圆顶体育馆”最为壮观。这座大厦于1971年夏动工,历时4年建成,可进行各种球类、拳击和田径比赛,亦可举行大型集会、展览会等,设备先进,观众容量大,还有很多附属设施。
飓风卡特里娜
2005年8月25日,来自加勒比海的5级飓风“卡特里娜 (Katrina)”在美国登陆,8月29日袭击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给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和亚拉巴马等州造成巨大破坏,整个受灾范围几乎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飓风“卡特里娜”在美国南部造成巨大破坏。在受灾最重的密西西比州,州长黑利·巴伯说,沿海遭飓风袭击最严重地区90%的建筑已“完全消失”。
在路易斯安那州首府新奥尔良市,尽管市内水位不再上涨,但救援人员将对新奥尔良市进行彻底疏散,该城在两三个月内将无法运转。
3至4个月才能重返家园
由于新奥尔良市排水系统陷入瘫痪,加上废墟亟待清理,因此灾民需要等待数月时间才能返回家园。市长纳金说,这一过程需要3到4个月。
重灾区九成建筑消失
海滩和铁路之间……每座房屋都消失了,90%的建筑完全消失。残砖断瓦深至膝盖、腰部和臀部。灾区劫后情景无法形容。多个街区,(但)那里没有房屋。一无所有。
毁灭性的飓风过后,由于交通瘫痪,城市变成“水城”,新奥尔良市的各家报纸不得不寻求新的发行方式。新奥尔良日报———《时代报》目前只能通过网络发行,这家日报社不得不在周二放弃了新奥尔良的办公室,转移到了几十英里外重整旗鼓。从周二开始,该报仅在互联网上发行,用户可以在线浏览也可以下载。
《时代报》的正常日发行量大概在270000份。眼下报纸上的内容非常零散,大多是记者们采编的一些突发事件。报社把突发新闻发表在一个网络日志似的页面上,提供了许多一线消息,并且连续爆出新闻,诸如枪械商店遭劫等。针对逐渐恶化的情况,政府已经对新奥尔良实行了军事管制。《时代报》周二刊登的广告只有三条,内容全都是保险公司的免费电话号码。
美国医疗系统的官方最高管理机构——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迈克尔·莱维特表示,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中及灾后的死亡人数将成千上万。
此次飓风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导致了空前的人道主义灾难,数十万人被困灾区。仅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就有6万至8万人被困在洪水淹没了80%的城市中。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城市陷入一片混乱。目前1400名国民警卫队人员已进驻该城,局势已基本平静。
在其他受灾地区,救援和灾后修复工作也正在陆续开展当中。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切尔托夫3日宣布,国民警卫队已从灾区救出了9500人,同时已有10万名灾民得到了人道主义援助。得克萨斯等10多个州已经开始接纳从灾区撤出的灾民。
然而,由于此次飓风破坏力极大,美国将面临空前严重的损失,救灾和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已确认的死亡人数为198人,失踪人数超过2万。许多人认为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数以千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接近或甚至超过1900年造成上万人死亡的“加尔维斯”顿飓风。
据国际风险评估机构RMS估计,此次飓风至少毁坏了15万处产业,损失金额在250亿至1000亿美元之间,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飓风还造成大约500万户居民停电,在两个月内无法全部恢复,而要排干淹没新奥尔良全城80%的洪水则需要36至80天。此外,飓风给美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创伤也是短时间内难以平复的。布什曾表示,要完成灾后重建工作,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卡特里娜(Hurricane Katrina),是2005年8月出现的一个五级飓风,在美国新奥尔良造成了严重破坏。2005年8月25日,飓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8月29日破晓时分,再次以每小时233公里的速度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新奥尔良外海岸登陆。登陆超过12小时後,才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NHC)2005年8月23日发布,编号12号热带低压已在巴哈马东南方海域上形成。这个编号一度受到大家的讨论,因为12号热带扰动有一部分是由编号10号热带低压所形成,而根据全国飓风中心的命名规则,一个系统消散然後又再生时,应保留同一个编号。而事後分析显示10号热带低压残馀的一个中层涡度与另一个扰动合并并发展成热带低压,所以给一个新的编号是恰当的。
这个系统於8月24日早上增强为热带风暴卡特里娜,接着在8月25日持续增强为飓风,是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第四个飓风,於当天18:30在佛罗里达州哈兰达海滩和Aventura间登陆。
卡特里娜横过佛罗里达州南部後进入墨西哥湾。在墨西哥湾超过摄氏32度的海水温度、微弱的垂直风切变和良好的高空辐散下,卡特里娜迅速增强为一5级飓风,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150海里每小时。随着卡特里娜再次靠近美国,因眼壁更替周期而减弱,最终在8月29日以3级飓风的强度登陆路易西安纳州。之後系统加速向东北移动,於8月31日在俄亥俄州转化为一温带气旋。
2005年9月1日 03:00 UTC,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HPC)发布最後一次对卡特里娜的残馀发出报告,加拿大飓风中心在8月31日在12:00 UTC对卡特里娜的残馀发布最後一则消息。
人口新奥尔良人口55万,是路易斯安那州第一大城市。在曾经是一个移民城市,除了欧洲的冒险家外,这城市还是当时还有奴隶制度的美国最主要输入黑人奴隶的城市。现时大部分人口皆为黑人奴隶的后裔。
海港新奥尔良是仅次于纽约港的美国第二大港,。新奥尔良港地处密西西比河的咽喉地带,腹地深广,是美国的重要的河海、海陆联运中心。新奥尔良港建于1718年。19世纪初,由于棉花和谷物出口量增多,港口迅速发展起来。近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中占首位的是石油,其次为谷物、杂货、煤炭等,年吞吐量均在1亿吨左右。居全国各港之首。港口以转口贸易为主,港区内设对外贸易带,占地7.6公顷,进口货物可免税在此储存、加工或展览。是7条铁路干线的交会点,通连洛杉矶、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水陆联运方便,是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网的枢纽。多座大桥跨越密西西比河两岸。著名的庞恰特雷思湖堤坝长达39公里,沟通市区与湖北岸的联系。有1个国际机场和2个国内机场。
新奥尔良港有三个港区:密西西比河港区;排洪渠道港区;其他运河、水道和庞哈特伦湖、鲍恩尔湖港区;而以密西西比河港区为主。全港码头线总长约50公里,有泊位150多个。所有码头几乎都是顺岸式的。新奥尔良港同欧洲和太平洋沿岸(包括远东)之间有载驳船往来。载驳船所载驳船可上溯密西西比河、伊利诺伊河到达芝加哥。港口划出专用水域作为载驳船停泊区。
新奥尔良港已制定了名为"中央港区"的30年筑港规划。"中央港区"将建在新奥尔良市东郊,位于工业运河、法兰西路码头和巴黎路桥之间的排洪渠道畔,占地约5000公顷。
体育体育 NFL的新奥尔良圣徒
NBA的新奥尔良黄蜂
新奥尔良黄蜂队
部区:西部联盟
分区:西南赛区
中文名称:新奥尔良黄蜂
英文名称:NewOrleansHornets
所在州:路易斯安那州
所在城市:新奥尔良市
主体育馆:新奥尔良球馆(NewOrleansArena)
容纳人数:17200
加入NBA:1988年
球队老板:西恩和伍德布里奇
球队教练:拜伦-斯科特(ByronScott)
球队颜色:主场-白色、客场-绿色
总冠军次数:0
分区冠军次数:1(2007-2008)
1987年4月22日,NBA决定扩军,在夏洛特黄蜂队与热队、魔术队和森林狼一起成为NBA新成员,1988年黄蜂等队正式开始NBA比赛。2002年黄蜂队搬到新奥尔良。
黄蜂队最初的名字叫夏洛特黄蜂队。和其他球队不同,黄蜂队从一开始就组建了以经验丰富的球员为主的阵容。经历了最初的沉闷,在1991和1992年,黄蜂队幸运地在选秀中连续得到拉里-约翰逊、阿伦佐-莫宁两位未来之星,在加上NBA历史最矮球员身高仅160CM的博格斯的神勇表现,三名全明星球员帮助黄蜂队在进入NBA的第5个赛季就闯入季后赛。拉里-约翰逊12年8400万美元的合同是当时最丰厚的合同。然而好景不长,约翰逊与莫宁在争夺球队老大的地位上反目,两人逐渐不和,在1995-1996赛季,黄蜂队不得不把莫宁换到热火,换来了格伦·莱斯,而该赛季博格斯也因伤病缺席了大部分比赛,该年只取得41胜41负的成绩无缘季后赛。这个赛季结束,黄蜂亦把拉里·约翰逊换去纽约。(后来在尼克斯和热火的比赛中约翰逊和莫宁在赛场上大打出手)
莱斯的加盟又使黄蜂队在东部出头,在新教练NBA50大传奇巨星--戴夫·考恩斯带领,在1996-1997赛季黄蜂队创造了54胜28负的当时球队历史最佳战绩。格伦-莱斯在全明星赛上力压乔丹成为最有价值球员,他单赛季平均每场26.8分的成绩名列全联盟第三。但遗憾的是54胜的成绩只能在当时强队如云的东部排到第6,季后赛第一轮遭遇尼克斯被毫不留情地3:0横扫。
1997-1998赛季,莱斯率黄蜂进入东部半决赛,虽然他们输给了公牛队,但他们在芝加哥联合中心球馆取得了两场胜利,令公牛虚惊一场。
1998-1999的缩水赛季,由于伤病因素和主教练考恩斯跟球队管理层不和,黄蜂的成绩非常糟糕,早段一直在东部垫底,赛季中盘后一直充当考恩斯助手的保罗-西拉斯接过黄蜂教鞭。中锋迪瓦茨去了萨克拉门托国王队,莱斯去了洛杉矶湖人队,换来了埃迪·琼斯和坎贝尔,在赛季后半程黄蜂队打出了惊人的成绩,最后取得26胜24负差一点进入季后赛。
在随后的1999-2000赛季中,黄蜂队一致被媒体看好为东部的一流强队,但常规赛的成绩一直很疲软,而鲍比-菲尔斯又因为车祸而意外身亡,黄蜂队经历了最痛苦的时期,最后仅取得49胜33负的成绩,季后赛第一轮对着东部新贵76人,结果1:3败下阵来。
2000-2001赛季,马什本和P.J.布朗来到黄蜂队,成为球队新的核心。年轻球员拜伦·戴维斯、埃迪-罗宾逊和马格洛伊尔以及黄蜂队的老将威斯利和坎贝尔共同组成了黄蜂队的阵容。在季后赛中以6号种子的身份横扫3号种子迈阿密热火,在与雄鹿的东部半决赛中曾以3:2领先,但最后遗憾地被翻盘,该年为黄蜂历史上的顶峰。
2001-2002赛季,马什本受伤,拜伦-戴维斯成为球队的核心。该年黄蜂管理层跟夏洛特市球迷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黄蜂的主场战绩非常糟糕,但客场战绩却异常优秀。当年黄蜂队仍然进了季后赛并在季后赛第一轮3比1击败奥兰多魔术队,在这轮比赛中,拜伦-戴维斯成为NBA历史上第五位在季后赛中连续打出三双的球员。第二轮黄蜂被由于基德加盟而在东部强势崛起的网队淘汰。
2002-03赛季,黄蜂搬离夏洛特,在新奥尔良他们有一个神话般的开头。在首场对新奥尔良旧队爵士的比赛中他们就以100-75胜出,当赛季以主场11连胜开局。不过受伤病影响,黄蜂此后战绩一般。他们以东部第五的身份进攻季后赛,首轮以2-4再次不敌76人,西拉斯主教练也因此下课。
2003-2004赛季,是黄蜂最后一次以东部球队的身份出现。戴维斯和马格洛伊尔成为最具活力的“二人组”,两人都成为全明星队员。在季后赛他们遇到重组完成的热队,两队都在主场取得胜利,黄蜂以3-4再度败北。
新赛季马什本再度受伤,黄蜂队又划到了西部,经历了最为困难的赛季。
戴维斯和球队管理层不和加上连绵不断的伤病情况,在刚划到西部的04-05赛季黄蜂开局非常糟糕一直在西部垫底,球队管理层决对球队进行重建,把蜂王戴维斯换到勇士队,最后以18胜64负的历史最差成绩结束了在西部的第一个赛季。
2005年新奥尔良市遭受飓风侵袭,球场也遭到损坏,该赛季黄蜂队不得不把部分主场比赛搬迁到俄克拉荷马城。在该赛季初,黄蜂队以第4顺位挑选的克里斯·保罗成为球队振兴的关键。05-06赛季,在保罗的带领下黄蜂以哀兵姿态奇迹般得取得38胜44负的成绩,具备了重返季后赛的实力,保罗也赢得了当年的最佳新秀。
2006年黄蜂队成为NBA转会市场的明星,招入了钱德勒、斯托贾科维奇等猛将,加上成长迅速的克里斯·保罗和大卫·韦斯特,该赛季黄蜂队被寄予厚望,但由于伤病原因最后只取得39胜43负的成绩,再次无缘季后赛。
2007年黄蜂队以健康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一路高歌猛进,最后以创队史的常规赛成绩56胜26负排在西部第二。在季后赛第一轮面对西部老牌强队小牛,在一片“黑七”声音中黄蜂的小伙子们轻松地以4:1结束战斗赢得了队史上第一次7场4胜系列赛的胜利。西部半决赛面对经验更老辣的马刺,虽然曾取得赛点但最后关键时刻经验不足,遗憾地被马刺4:3翻盘重现了01年东部半决赛被翻盘的一幕。
88-02夏洛特黄蜂队
02-今新奥尔良黄蜂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