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继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孟继懋

(1897—1980)

孟继懋,骨科学家和骨科教育家,中国杰出骨科先驱。他长期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为创建中国专业齐全国际知名的创伤骨科中心作出了贡献。他首创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孟氏截骨术和孟氏肩关节融合术。

孟继懋原名公伟,1897年12月7日出生在天津一个小商人家庭。1912年毕业于天津私立第一小学后,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20年毕业。公费赴美留学时,就读于芝加哥拉什(Rush)医学院,19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1929年任南开大学校医。1930年协和医学院派他赴美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和爱荷华大学医院专攻骨科,师从史密斯-彼得森(M.N.Smith-Petersen)和斯坦德勒(A.Steindler)教授。1935年又赴欧美考察骨科,勤求博采名家如英国的沃森-琼斯(Watson-Jones)、雷金纳德(SirReginald),意大利的普提(V.Putti)和奥地利的哈斯(S.L.Haas)等的经验。1936年任协和医学院骨科主任和襄教授。1937年中华医学会成立骨科学组,他是6名成员之一,其他5名是牛惠生、叶衍庆、胡兰生、任廷桂和朱履中。这个学组为中国骨科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孟继懋曾数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并被推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曾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他当即与协和医院同道组成医疗抢救组,辗转于北平郊区,为抗日将士治伤。1942年初协和医院关闭后,他曾任中和医院骨科顾问及副院长、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人民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中国协和医院骨科教授。抗美援朝后期,协和医院收治了近百名志愿军伤员,进行重建手术治疗。他为伤员逐一订出周密的治疗方案,复杂疑难的病例都亲自手术,伤员们迅速康复。为此他受到嘉奖。

1957年,孟继懋任北京市积水潭医院院长,创建了中国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创伤骨科,设有烧伤、创伤、手外科、显微外科、普通骨科及肿瘤7个亚科。随后他又在院内建立了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并任所长,开展与创伤骨科有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同一个医院内骨科各专业如此平衡地高度发展,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孟继懋于1980年1月20日因肺心病导致呼吸循环衰竭逝世于北京。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