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法)安·比尔基埃(Burguière,A.) 等 主编,袁树仁等 译
ISBN:10位[7108007843] 13位[978710800784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8-5-1
定价:¥58.00 元
内容提要参加编写一著作上下两卷的,有各具专长的二十九位作者。他们相互呼应,打算绘出各种家庭形式和家庭规范演变的粗线条来,将连续性与断裂性的特点结合起业;同时也希望把一些文化选择和各不相同的历史进程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显示出来,第一卷论述古代社会,尚未开化的欧洲和中世纪的欧洲以及非欧洲文明的古典阶段。这一卷的特点是起源性质,囊括的时间很长。第二卷论述现代化的冲击——宗教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或社会方面——以及与统治地位的欧洲模式的比较。
编辑推荐本著作史无前例。为了筑起《家庭史》,我们不得不无任何模式地干起来,甘冒这样做的风险,也接受这样做的机时遇。 ——[法]乔治.杜比 本书会引起今日读者极大的兴趣。人们再也不会相信家庭是从最古老的形式开始,沿着单一的线条向其形式演变的了。相反,极有可能的是,人类强大的创造精神早已将几乎所有的家庭组织形式设想出来并且摆在桌面上了。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作者简介
目录家庭史1
前言
序
结论 论家庭——用人类学的眼光看亲族关系与家庭
第一节 从同一到同一
初始经验
第二节 从“同一个”到“他人”
一、词语、名称、行为
二、为什么嫁娶,怎样嫁娶?
第三节 彼此之间
一、集团机制
二、亲族结构
第四节 “吃一锅饭,烤一炉火”
第五节 寻根求源
一、夫妻结合
二、母亲的身份与父亲的身份
三、夫妻生活
第六节 为什么要有家庭?
第一编 上古时代
第一章 史前家庭
第一节 狩猎者与最初的农耕者
一、考古材料
二、是哲学推理吗?
三、几路限制
四、传种者的交换
五、控制生育
六、年龄结构
七、两性劳动分工
八、人类性生活的特点
第二节 有史时代的前夕
一、西欧的集体墓葬
二、语言学的贡献
第二章 从苏美尔到巴比伦——家庭为了管理,家庭为了统治
一、地域及其历史
二、家庭
第一节 经营公社
一、曼一伊施杜苏方碑
二、不平等的经营公社
……
第二编 中古部分
第三编 遥远的年代
家庭史2
家庭史3
书摘初始经验
一个人在成为自我之前,是某某的“儿子”或某某的“女儿”……一个人总是在一个“家庭”中出生,别人通过“家姓”来辨认这个人,然后这个人才会从社会方面来说成为另外的一个什么人。到处都一样,孩子最初学会的词是“爸爸”和“妈妈”:这两个词的意义对他们来说是那样重大,因为这指的是他的父亲和母亲。然后是其它的亲族称谓词语……这样便把人划分成了“自家人”和“外人”。但是这些“外人”也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那个家庭的成员。他们也和这个人一样,通过亲族称谓词语为他们的自家人所辨认出来。从这时起,怎么会不得出结论说,家庭是理所当然的,家庭也像语言一样,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标志,特别是怎么能不从自己的经历推论出、演绎出:在任何社会中,对所有的人,家庭大概是一样的呢?
人类学将对同一性及相异性的这一思考化为自己的思考,重视对这些相近的和遥远的家庭世界的深入探察。但是,人们可以预料到,人类学并没有一下子就找到合适的距离,采用良好
的作法。
对于这一学科的漫长探索,我们在这里必须简要地叙述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人脱颖而出。一个处于这个学科的初起阶段,他就是刘易斯·亨利·摩根;另一个处于这个学科的当代终结阶段,这便是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
摩根在纽约当律师,为易洛魁印第安人辩护。他在1871年发表了“Systems of Consanquinity and Affinity of the HumanFamily”[英文:《血亲体系及人类家庭的相似性》——译注]一书,著作列出了古代或当代人类集团亲属称谓词语的总表。这些词语是作者耐心搜集来的:或到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去直接收集,或通过与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人通信收集得来。摩根向这些人提出了确切的问题,这些人同意回答他的问题。摩根很有道理地假设这些称谓是所有社会中可行的家庭关系的基础或根据,它们构成可由同一条规律归纳起来的关系整体,并且形成了体系。既然人们到处都使用亲属称谓,拥有一个体系而且采取家庭形式,于是摩根提出了“人类家庭”基本单位的思想。
但是,与此同时,作为他那个时代——进化论大获全胜的十九世纪末的人,摩根也根据这些群落对亲属的称谓词语,将群落文化按进步程度排列起来。例如,他假设,如果在哪一个群落里,用同一称谓来称呼父亲的所有兄弟,这就标志着这种文化无法辨认出谁是真正的生父,很可能某种群婚形式曾占主要地位,群婚之前大概有性杂处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因此他将所谓的原始社会置于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