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沙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文学名:变色沙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鬣蜥科

中文属名:沙蜥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Phrynocephalus versicolor

英文名:Color changeable toad-headed agam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Strauch,1876

形态描述:背部斑纹及色泽变异极大,无突起的鳞丛或棱鳞,四肢及胸鳞上有不明显的弱棱。有腋斑。

地理分布: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 国外分布哈萨克斯坦(东部),俄罗斯(Tuvin district in Siberia),蒙古。

经济及生态意义:栖息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集群而居,在风蚀沙丘的白刺丛中、沙地或丘坡上挖洞。活动受季节影响较大。主要捕食蚂蚁、以及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及其幼虫。卵生。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