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创建人之一(1878~1958):字佐臣,广东东莞人;我国近代第一批矿冶专家,锑矿开发第一人;撰写了第一部锑矿专著,为我国近代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宠佑于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学习矿冶,成绩优异,被誉为“杰出学生”;1901年,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采矿工程,后转纽约州立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04年,获采矿和地质硕士学位,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选为美国矿冶工程学会会员,并膺选美国采矿学会会员;1908年,回到祖国,致力于采矿冶金事业,同年,与梁鼎甫为湖南省的华昌公司赴法国购买了当时最新取得专利的冶炼硫化锑矿石的赫伦史密特挥发焙烧炼锑技术,在长沙南门外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炼锑厂,并开始收集低品位锑矿石提炼纯锑,开创了我国金属锑的工业生产的先河。
王宠佑是中国地质学会及中国矿冶工程师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会长;1933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及后来改组的资源委员会的专门委员;1934年兼任汉口商品检验局局长,当时资源委员会开始统管国内钨、锑、锡的生产,他应邀调查了湖南的锡矿山及其他10多个地区的锑矿和炼锑厂,参与指导实际工作,解决技术问题,为著述有关冶炼工程及我国矿产地质分布情况的著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38年,经由资源委员会派遣出国考查欧洲和美洲的锑、锡工业发展情况;1939~1940年任云南钢铁厂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41年赴美,任华昌公司研究室主任等职,经常来往国内外;因不忘振兴祖国的锑、锡业,1947年,曾介绍美国杜伯尔工程公司专家组来华,调查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云南旧锡矿。
王宠佑的英文专著《锑》(1909年由英国查尔斯·格里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是国际上关于锑的第一本专著,全面论述了锑的历史、性质、地质、冶金、分析、应用和经济评价等,被各国冶金界视为锑的权威著作,他因此也被国际上称为“锑王”。王宠佑与华昌公司经理、实业家李国钦博士合著的英文专著《钨》(1947年由美国雷尔德出版公司出版)也是一本内容丰富、为学术界所瞩目的著作,内容涉及钨的历史、性质、地质、选矿、冶金、分析、应用和经济等诸方面。中国锑、钨资源居世界首位,也是产量和出口最多的国家,《锑》、《钨》这两部国际名著的出版,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王宠佑还于1917、1925、1933年3次发表了其所编著的《中国地质矿产目录》一书。鉴于王宠佑在学术上的成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他大学奖章,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授予他荣誉勋章。
上世纪40~50年代,许多在美国的留学生都接受过王宠佑的指导和帮助。他关心祖国的矿冶事业,是一位有很高造诣的学者和矿冶专家,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公认的典范。1958年8月31日,为矿冶事业奋斗了一生的王宠佑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