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古代民族。6世纪中叶存在于青藏高原,保持着母权制(见母系氏族制)。有关记载见《隋书》、《北史》等。地处葱岭以南,有万余户。世代以两位女王共管国政,女王大抵出自一氏族。女王的丈夫名“金聚”,不预闻政事。俗贵女子、轻丈夫,“妇女为吏职,男子为军士”。女子主持家务,一妻多夫(见一妻多夫制家庭),“生子皆从母姓”。地产盐、□砂、麝香、牦牛等。人民以狩猎为业,常售盐于天竺,曾将金酒器输入吐谷浑,又曾数次同天竺、党项战争。隋开皇六年(586) 遣使通隋。 7世纪,玄奘撰《大唐西域记》记此国梵名 “苏伐□□瞿□罗”(Suvarnagotra),意为“金氏”,系以盛产上等黄金得名,又记其地气候寒烈,东接土蕃国,北接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西接三波诃多国(或即藏名Tsam Pa Ka之音译,当今印度西北之昌巴)。近人考证其地望有:①西藏北部羌塘高原;②西藏阿里乃至拉达克东部;③克什米尔之罕萨-纳加尔(Hunza-Nagar) 等说。 8世纪慧超去天竺时记此国已受吐蕃统治。与此同时,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还有另一个“女国”。《旧唐书》、《新唐书》等别称为“东女国”,但记叙颇有混淆。大致说其族原来源于西羌,国俗重女轻男,女王号“宾就”,女官号“高霸”,都是世袭。户口4万余,大小80余个部落,有汤、董等大姓,国人居层楼重屋,散在山谷间,有文字。隋大业中(605~618)蜀王杨秀曾遣使招抚。唐武德到天宝初(618~742)数次派使节来唐朝。其女王还受唐官职。天宝以后转尊男子为王,受吐蕃役属。唐贞元九年(793),又请求归附唐朝,此后其王虽然受封为刺史,但又结好吐蕃。《旧唐书》记东女国在茂州(今四川茂汶)之西,雅州(今四川雅安)之西北。《新唐书》记南诏称之为“西山女王”。故其地望应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近人考证,推断其中心在大金川上游,其早期王族为从今西藏西部迁来的吐蕃王室的姻戚。
《梁书·东夷传》:“扶桑东千余里有女国,容貌端正,色甚洁白,身体有毛,发长委地。至二三月竞入水则妊娠,六七月产子。女人胸前无乳,项后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一百日能行,三四年则成人矣。”
《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卷四一引《梁四公记》:“方域西北,无虑万里,有女国,以蛇为夫。男则为蛇,不噬人而穴处;女为臣妾官长而居宫室。俗无书契而信咒咀,直者无他,曲者立死,神道设教,人莫敢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