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它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为了保护湿地免遭工业化发展的破坏,保护水禽、动植物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加强国家政府间合作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1971年2月在伊朗海滨城市拉姆萨尔,18个国家政府发起签署了《湿地公约》,目前缔约国已有142个国家,遍及全球各地。中国于1992年3月1日加入《湿地公约》,并于2000年11月8日正式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于2004年2月2日通过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海河流域涉及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和山东被列入黄河中下游湿地区,该区天然湿地以河流为主,伴随分布着许多沼泽、洼淀、古河道、河间带、河口三角洲等湿地。规划中提出了要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说明湿地保护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湿地(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类型)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所带来的洪涝与干旱;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所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及时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