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三角旗”导弹设计局和比斯诺瓦特(Bisnovat)总设计师开始共同研制一种新型的专门用于拦截高空目标的远程空-空导弹,这就是R-40(西方国家称之为AA-6“毒辣”)。后来,R-40发展了两种改型:装有半自主式雷达制导系统的R-40R和装有红外寻的制导系统的R-40T。1970年开始服役,主要用于装备米格-25及米格-31飞机。其配用的导引头有半主动雷达和红外两种,可在地面互换。
在1976年别连科驾驶米格-25P叛逃日本后,苏联开始着手改造米格-25,并设计出了米格-25PD拦截系统。此次改造主要安装了新型的Sapfir-25雷达,用来替代原先的Smerch-A。因此,R-40也改造成为了R-40D(亦称R-46,包括R-40RD和R-40TD,后来又升级发展出了R-40D1),改进了抗干扰能力并安装了更灵敏的自引导弹头,使该导弹能够更有效地攻击低速飞行中的目标。
该型导弹先后出口到11个国家,已于1991年停产。
长:6.2米
体直径:355毫米
翼展:1.8厘米
发射重量:65千克
弹头:70千克高爆穿透
制导:惯性和半主动雷达制导(R-40R),惯性和红外制导(R-40T)
推进:固体推进火箭发动机
射程:30公里(R-40), 50公里(R-40TD,R-40RD)
射速:4.5马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