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挺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何挺颖(1905~1929)字策庸,号科生。陕西南郑人。1915年入县立高等小学,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读书,参加过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来上海浦东中学学习,1925年初,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接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五卅”运动。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办《汉钟》杂志(后改名《新汉》),向家乡传播革命思想。1926年秋,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任团指导员,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武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在干部连任班长、排长、连党代表。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连党代表。三湾改编后,任第一团第三营党代表,随部到井冈山,参加了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0月下旬,在遂川大汾遭国民党地方武装突袭,与上级失去联系,率部在湘南桂东转战两个月,保存了革命力量。12月,所部归原部队后任第一团党代表,协助毛泽东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团长陈浩等密谋率部叛变投敌时,及时获知并报告毛泽东,粉碎其阴谋。参与指挥所部攻占遂川、宁冈等县城,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立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3月,任中共第一师师党委书记。4月,率部在酃县阻击国民党军,接应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后,任第十一师党代表兼三十一团党代表,率部参加了攻打龙源口的战斗。8月底,在黄洋界保卫战中,坚决反对逃跑主义,组织和动员群众配合红军作战,指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凭险抵抗,击溃湘赣国民党军4个团的轮番进攻。10月,参加在宁冈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同年底,调任红四军主力第二十八团党代表,兼团党委书记。1929年初,率部随毛泽东、朱德向赣南进军。1月24日,在大余战斗中身负重伤,在转移途经吉潭村时再遭敌袭击,不幸牺牲。

何挺颖烈士故居于1981年被南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8月被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bsp; 纪念碑位于故居以东约2公里,是县城的东门户,地理位置优越,碑体中央是薄一波同志题写的碑名“何挺颖烈士纪念碑”,背面镶贴着马文瑞同志题书的“不朽井冈英雄,千古人民功臣”,整座碑体呈三个枪刺组合在一起的建筑雕塑造型,它象征着捍卫革命政权的特征。这里是许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课活动、举办入党宣誓的重要场所。

何挺颖的诗

寄谢左明

南京路上圣血殷,

百年侵略仇恨深。

去休学者博士梦,

愿作革命一新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