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崖洞在山西省黎城县境内,位于太行山脉的北端,海拔多在1500-2000米,地壳相对运动产生的巨大能量,把这里的硬红石英砂岩、页岩层组成的山岳切出道道峡谷,峭壁连绵数十公里,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这种独特而壮观的地貌,与举世闻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这里的山体和地形以及岩石的质地都比较适合攀岩运动。黄崖洞的岩壁高度大部分在80-150米之间,坡度绝大部分成直角,称得上是岩壁博物馆。各种岩石共存于一条岩壁上,如页岩、砂岩、砾岩,也有蚀化的砂岩极阳朔的熔岩地貌。岩面上有许多造山运动留下的纵向裂缝,也有因河流切割、冲蚀形成的片岩层,窄的岩缝只能塞进小指,宽的岩缝可以挤进去两个人,有一些天然的石柱、小树,可以作攀岩的Pitch点。绵延的岩壁上,到处是这种可以攀爬的岩缝、裂隙、高矮不等,从30米到200米都有,难度也各不相同,同一条崖壁上会有不同的岩质,下面是页岩,上面是蚀化的泥岩,有各种孔洞,绝对可以说是攀岩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野外攀岩场所。“小科罗拉多”、“一个被称为比阳朔还牛的岩壁”。
黄崖洞不仅保留了许多当年华北最大兵工厂和黄崖洞保卫战的遗迹,而且,现在到黄崖洞旅游,服务人员一律身穿八路军服,导游服务除一般的引路讲解外,还租给游客八路军军服,教游客打绑腿,介绍打绑腿进山行路可减轻腿部疲劳等知识;为游客着装照相,在山里为游客高唱山歌、战歌等特色服务。
主要遗迹有:镇倭塔、血花亭、吊桥天险、黄崖洞保卫战烈士墓地、纪念碑、兵工厂车间遗址等等,其中最能让人心灵震撼的要数当年左权将军在此长期居住过的那间依崖而建,高不过两米、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用石片垒起的简陋小屋,据称它不但是当时将军和同是抗日军人的将军零夫人的洞房,另外一个让所有到过黄崖洞的人都感到肃然起敬的英雄景观则是小号手崔振芳阵亡处。那时他只有17岁,他一人据守在位于悬崖上的石砌地工事里,一气就向冲上来的敌人投出了120多颗手榴弹,炸死了数十名曰寇,最后光荣殉国于此。
黄崖洞交通
1.从省外出发去黎城的话,可以选择在河南邯郸中转。邯郸-黎城:汽车需3小时,票价21元,一般车为14元。从邯郸-长治北站的6043次火车有停靠黎城,12:26邯郸出发,当天18:18到达黎城,需6小时左右。也可以选择先到达长治市,再转车去黎城。选择火车的话,在长治北站下,离黎城更近。长治-黎城,汽车1小时,票价约6元。
2.黎城有去直接到黄崖洞的农村公交,票价6元左右,车程40分钟,半小时一趟。黎城到左权、东崖底、阳泉的车都有路过黄崖洞。
黄崖洞旅游小贴士
1.黄崖洞景区里的峡谷风有时较强,记得准备一件外衣,以防感冒。
2.在黄崖洞景区内,峡谷6-9月份的平均气温在25度左右,是避暑胜地。
3.在景区外手机可以正常使用,但进入景区,信号就不太好了。
4.黄崖洞在每年的4月28日会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
5.黄崖洞所在的黎城有一道很著名的小吃"油炸菜角"。这是用豆腐、粉条、韭菜、红萝卜加调味品制成馅心,再用烫面包上馅心,捏成大扁食(乡村称之为角子),用素油炸熟的一种小吃。这种民间小吃很受欢迎,几百年来在上党很有名气。
此外,还有黎城小鏊肉饼味道也相当不错,推荐大家去游玩的时候一定不要错过。
6.在黎城黄崖洞镇上,有个黎城小寨冀南银行。这是抗战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黎城小寨冀南银行被誉为"中国金融的摇篮",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
黄崖洞保卫战1941年11月9日,中国八路军进行黄崖洞保卫战,至20日结束。
黄崖洞位于山西省黎城县北境、晋冀两省接壤之处,海拔1600多米。因当年八路军在此创建抗日战争期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并为保卫这一兵工厂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坚守防御战斗——“黄崖洞保卫战”而闻名遐迩。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八路军挥师深入敌后,当时我军武器十分匮乏,一个战斗班只有三五枝枪,有的战士不得不用古老的长矛和大刀同敌人拼杀。为了解决我军武器装备问题,1938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榆社县韩庄村成立了总部修械所,组织修理我军在战斗中损坏的武器和缴获的敌人枪械,同时还兼造地雷、手榴弹、步枪。步枪最高月产量达五六十枝,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1938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全会决定“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击实力”作为“全中华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之一。根据这一决定,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5月成立军工部。是年7月,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在地形隐蔽的黄崖洞,正式建设我军的兵工厂。从此,这里成为我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年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中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黄崖洞兵工厂的发展,使日本侵略者感到恐惧。1941年11月,5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兵分多路强攻黄崖洞。我军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经过八个昼夜的激战,歼敌1000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在这次保卫战中,黄崖洞之水窑口出现了最激烈的战斗场面。敌人连续进攻4天,伤亡近千,才突破几百米。他们改变了战法,加强了兵力、火力,连火焰喷射器都使用上了。守卫在水窑口阵地上的战士与三面进攻之敌,展开了地雷战、肉搏战,击退敌人11次冲击。山石上血迹斑斑,阵地前遗尸累累,敌人始终未越过水窑一步。他们使用了最毒辣的手段,向我前沿阵地发射喷火器和燃烧弹。顿时,整个阵地烈火熊熊,烟雾腾腾。我特务团八连八班长王振喜在工事燃烧起火、敌人乘机涌来的情况下,率领战士跃出工事,带着满身烈焰向敌群猛烈射击、投弹,与敌肉搏,毙敌70余人,直至壮烈牺牲。战士温德胜,举起最后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保卫水窑立战功”锦旗一面。
黄崖洞兵工厂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制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锤炼出了一大批工业建设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才奔赴各地,成为各级工业部门的领导骨干。黄崖洞保卫战谱写了一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壮烈史诗,耸立起一座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丰碑!</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