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失业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影响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及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偏好改变等等因素,社会上总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就长期而言,景气循环带来 的失业情形常会消弭无踪,社会上只留下自然失业现象,"自然"的定义并不明确,没有人能明确的指出一个社会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它会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而变化,以台湾地区而言,一般认为自然失业率是介于1.5%~2.5%之间。

曾湘泉、于泳,认为作为商业周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失业率是一个有价值的分析概念,它简化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和选择。然而在中国,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源于其真实值并不明确。在回顾国外自然失业率测量模型的基础上,他们基于可变参数的假设, 构建包含自然失业率变动过程和菲利普斯曲线关绻的状态空间模型。模型假定,自然失业率为一随机游走变量;通货膨胀是由通胀惯性、 需求的周期性变动( 由失业缺口即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差所代表) 和一系列供给冲击变量所决定。 他们采用两种方法测度通货膨胀,分别采用三个变量代理“短期供给冲击”, 组合为六个有差异的模型。 最终应用卡尔曼(Kalman) 滤波方程估算出1992~2004年随时间变动的自然失业率曲线。

他们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自1992年以来, 中国具有不断升高的自然失业率,并在2002年达到其最大值。尽管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然而2000年以后,自然失业率一直在4.8%~5.6%的范围内波动, 相对稳定。 与同时期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相比, 这一水平并不高, 但自然失业占总失业的比重很高。通过回顾近十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变化, 他们认为结构转变的加快和青年就业问题的突出为自然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失业者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 对青年就业予以重点关注应成为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