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尼克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马丁•尼克索(1869~1954)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北欧各国的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919~1923年间,丹麦、瑞典和挪威相继成立了共产党。在这种条件下,北欧的无产阶级文学逐渐发展起来,马丁•尼克索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长篇三部曲《征服者贝莱》、《蒂特——人的女儿》和《红莫尔顿》,广泛涉及了工人运动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赢得了国际声誉,特别是在苏联大量印刷,他被誉为丹麦的高尔基。

尼克索1869年生于哥本哈根,父亲是一个石匠。从少年时代起,尼克索就开始经受生活的磨练。他先后做过牧童、报童、农场雇工、采石工人、鞋匠和建筑工人,为后来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岁以后,尼克索终于进入人民高等学校学习,并开始参加丹麦工人运动、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1919年起,他就参加了创建丹麦共产党的活动,是丹麦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30年代,他同高尔基等一起呼吁全世界进步作家团结起来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新的世界大战,发表了许多杰出的政论作品。1940年,德国法西斯入侵丹麦,72岁的尼克索被捕入狱。1943年获释出狱后前往莫斯科,与苏联人民一道迎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54年,尼克索病逝。

尼克索从1893年便开始发表作品,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短篇集《阴影》、《博恩霍尔姆短篇小说集》、《空座上的旅客》;戏剧《唐戈尔特的人们》;长篇小说《忏悔》以及《田鼠的土丘》、《晴朗的日子》、《我童年的海滨》等;此外还有自传体《回忆录》。

尼克索的代表作是三部曲《征服者贝莱》、《蒂特——人的女儿》和《红莫尔顿》。《征服者贝莱》描写了穷孩子贝莱成长为工人运动领袖又演变为工人贵族的过程。《蒂特——人的女儿》讲述了渔家女儿蒂特苦难的一生。《红莫尔顿》则是丹麦工人斗争的真实写照,作家通过这部构筑宏伟的作品,概括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近半个世纪里丹麦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他被誉为北欧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是当之无愧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