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括号 kuòhào 别名:括符kuòfú

括号的用法

表示文章中的注释部分。这种注释是夹在正文中间的夹注。

写文章写到某个地方,为了让读者了解得更透彻,有时需要加个注释。这种注释,要用括号表明。注释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

(1) [parenthese,curve;bracket (square bracket,angle bracket);brace] 用作标点符号或数学符号的小括号()、中括号(方括号) []、尖括号

(2) 和大括号{}的总称。

括号﹝bracket﹞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

括号主要分为四类,包括大括号「{ }」、中括号「[ ]」、小括号「( )」以及比较少用的括线「─」。

括号除圆括号“()”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等形式。

它们各自用途不同,不可混淆。

方括号“[]”用来标示行文中的补缺或订误、国际音标、参考文献等。

六角括号“〔〕”用来标示公文编号中的发文年份,作者国籍、朝代等。

方头括号“【】”常用来标示工具书的条目。

最早出现的括号是小括号「( )」,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号「[ ]」才出现于英国瓦里斯﹝1616─1703﹞的著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1540─1603﹞首先采用,而大括号「{ }」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至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采用了全部括号,18世纪后开始在世界通用。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所有的括号都可以用「( )」代替,这样看起来方便,又可以避免造成括号样式过少的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