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克洛夫斯基
ИосифСамиловичШкловский (1916~)
苏联天体物理学家。1916年7月1日生于乌克兰的格卢霍夫。1938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获物理数学博士学位。从1944年起任莫斯科史天堡天文研究所射电天文研究室主任,兼莫斯科大学教授。1960年获列宁奖金。196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他最先将星系的射电辐射分成热辐射和非热辐射两类。1946年他提出用日冕中电离气体的等离子振荡机制来解释太阳射电爆发现象。1953年,他用相对论性电子的同步加速辐射来解释超新星遗迹的射电辐射性质,并利用中国古代天文观测资料,把若干射电源证认为超新星遗迹。他还研究过极光、夜天的红外辐射、新星和超新星外壳中产生的宇宙线和日冕等。他的主要著作有:《日冕》、《射电天文学》(有中译本)、《宇宙射电辐射》和《超新星与有关问题》等。
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Виктор Борисович Шкловский)1893—1984。
苏联文艺学家、作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俄国形式主义是20世纪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它对整个20世纪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和走向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生于教师家庭。彼得堡大学语文系肄业。1914年开始文学研究工作,与未来派接近。他以赫列勃尼科夫、马雅可夫斯基等的艺术实践为依据,研究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俄国“诗歌语言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文学理论中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早期的主要著作是《关于散文理论》(1925)。他把语言艺术首先看作是一种词语构造,认为研究文学理论就是研究词的内部规律性,分析作品时不必重视其思想内容:“新的形式并不是为了去表现新的内容,而是为了去取代已经失去了艺术性的旧形式。”30年代以后他意识到形式主义理论的局限性,逐渐放弃了这套理论,转向对苏联文学的研究,写有关于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等作家的评论文章;对列夫·托尔斯泰也有较系统的研究,撰写了《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资料与风格》、《列夫·托尔斯泰》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