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8年法国学生运动。
1968年5月在法国巴黎所爆发的社会运动,又有“五月风暴”之称.整个过程,由学生运动开始,继而演变成整个社会的危机,最后甚至导致政治危机.而其发生的重要背景原因,则是-在於当年工业化国家在二战结束全力政经发展之后三十年黄金发展岁月)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首先,1960年代的法国学生深受中国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精神及古巴格瓦拉革命的感昭.再加上,法国当时大学生人数激增,然而在同时,整个法国大学的硬体设备却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加,因此教学品质也非常低落.1958年第五共和开始的时候,法国有大学生十九万六千人,然而到了1968年已经增加至五十七万人.对现况的不满,加上革命精神的感召,一群学生乃藉机於3月22日开始占领巴黎地区的大学.随著学生运动持续扩大,法国教育部决定於5月2日关闭各大学,巴黎索尔邦大学则於5月3日被警察封锁并且关闭.学生们则於5月10日在拉丁区巴黎索尔邦大学与镇暴警察直接冲突,造成一千五百多人受伤.随著冲突的扩大,法国工会与左派政治人物开始加入,并且声援学生运动.5月13日,有二十万学生,工会代表,左派政治领袖(例如后来的法国总统密特朗,法国第四共和的总理Pierre Mend`es France).而5月14日起,法国整个社会则陷入瘫痪状态,九百万人响应进行罢工,并且占领工厂.戴高乐总统则於5月24日之电视演讲中,表示愿意进行公民投票,进行大学,经济与社会改革,但是并没有得到人民热烈的回响.
从5月27日开始至6月30日,法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学生与工人持续示威抗议,并且反对5月27日在庞毕度政府的主导之下,资方与工会代表所签署的劳资协议.戴高乐总统甚至认为情况已经失控.左派政党与政治人物则宣称可以负起政治责任,组织临时政府控制局势.而戴高乐总统甚至於5月29日自总统府失踪,前往德国之法军驻守地Baden-Baden,声称要确保法军在德国之纪律,然而却造成法国国内更大的恐慌.所幸,5月30日,戴高乐总统再度出现在总统府,并且透过收音机以异常坚定的口吻宣布解散法国国会重新进行选举,并且呼吁法国人民发挥公民的精神,支持民选的政府.在戴高乐总统呼吁完之后二个小时之内,五十万公民随即走上街头,在香榭里榭大道示威支持戴高乐总统否定密特朗的政治野心.戴高乐总统的坚定宣示成为法国政治危机结束的开始.在随后的六月里,示威与工厂占领逐渐减少与撤出,各政党也忙著准备国会解散后之选举.本来68年的抗议示威可能造成仅有十年历史法国第五共和的结束,然而6月23日与6月30日的国会选举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戴高乐右派竟然赢得人民46%的支持,并且在国会获得72%之席次.第五共和的危机因此完全解除,戴高乐任命新总理Maurice Couve de Murville,积极进行学生与社会所要求的各项改革.
1968年五月之危机虽然在戴高乐总统的领导之下得以顺利化解,甚至还稳定了法国右派政府之政权,但是人民的支持并没有转化成对戴高乐总统的支持.1969年4月28日,法国人民透过公投否决了戴高乐总统的政治改革计画,戴高乐总统因此决定辞职以示负责,十八个月之后,戴高乐总统於1970年11月9日病逝,法国随即进入另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