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留养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魏孝文帝在“法为治要”的基础上创制了针对只有独子的老人的存留养亲制度:“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隋书》卷二十五《刑法志》)

在血缘亲属关系方面,儒家提倡孝道,要求为人之子对父母尊长尽养老送终之责。为此,法律对于非“十恶”(十恶: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大罪的犯人,允许通过上请程序从宽处罚,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执行,以保证其父母尊长有人养老送终,待老人去世后再按规定处置。

--------------------------------------------------

存留养亲,亦称“留养”,指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死罪非十恶,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人犯留下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北魏律·名例》规定:“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

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家族化、伦常话的具体体现。这一内容亦为后代法律承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