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死而后已

(sǐ ér hòu yǐ)

解释已:停止。死了(承担的责任)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示例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唐·元稹《代李中丞谢官表》:“如或纶言既降,丹慊莫从,则当破柱求奸,碎首请事。死而后已,义不苟然。”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外文翻译英文:spare no effort in the performance of one's duty ; until one's dying day; to the end of one's days

德文:treu bis zum letzten Atemzug seine Pflicht tun

----------------------------------------------------------------------------------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