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武
湖南常德人。中共党员。1951年春肄业于湖南大学中文系,1954年冬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旋即被派往印度留学,1958年夏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任教至今,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会长。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印度印地语文学史》、《普列姆昌德和他的小说》、《普列姆昌德评传》、《印度两大史诗评说》、《印度两大史诗研究》等,译著《新婚》、《如意树》、《割草的女人》、《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选》、《秘密组织道路社》等,论文《黑天的形象及其演变》、《印度和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某些异同》等50多篇,选编及部分翻译《现代印度文学研究》、《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印度古代诗选》等理论著作或作品,合作编撰、编写、编选《简明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学史》、《东文学辞典》、《东方文学作品选》等文学论著、辞书、作品集多种。近几年与另外两位同行主编的24卷本《泰戈尔全集》也改于年前出版。
刘安武 男,大学文化,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30年7月12日出生于常德农村。1946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中学(即现在的常德市一中)。1949年夏毕业后考入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1年春调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学习印度印地语。54年冬毕业后被派往印度留学,继续攻读印地语语言和文学。1958年夏回国,被分回北京大学东语系任教至今。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文化革命”运动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文学课程主要有《印度印地语文学史》、《印地语文学作品选读》、《印度古代文学史》、《印度古代两大史诗研究》、《普列姆昌德研究》等六七门。已指导硕士生十一名,博士生三名,国内访问学者四五;现在正指导博士生三名。1979年和1983年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南亚文学编写组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亚非戏剧编写组的副主编,并撰写了印度文学和印度戏剧条目三十余条。主要著作有《印度印地语文学史》、《普列姆昌德和他的小说》、《普列姆昌德评传》等。主持并部分撰写了《简明东方文学史》、《印度古代文学史》、《东方文学史》等著作。撰写了论文二三十篇。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主要有《新婚》、《如意树》、《割草的女人》、《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选》等。还参加翻译、选编或主编了文学论著评论、文学作品、文学辞典工具书等十多种,其中主要有《秘密组织道路社》、《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东方文学作品选》、《东方文学辞典》等。曾任北京大学东语系东方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东语系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主任、南亚文化研究所所长、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