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湄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提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对后来的湄潭茶业影响极大。

湄潭茶叶品质优良,品牌众多,有17个获省、部优以上产品,同时拥有遵义市名牌产品及其它优质绿茶。品牌多了,但品牌集中度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每年大量江浙茶商入黔,将湄潭茶叶制成龙井、碧螺春,“茶农得小利,加工得大利,茶商得暴利”曾是湄潭茶叶的生存现状。

湄潭茶叶当然不甘于老做“他人替身”。2004年,湄潭可采茶园已达到3000公顷,产量超过3000吨,产值约1亿元左右,2005年可采茶园将达到5300多公顷。重塑一个湄潭茶叶品牌,已成为当务之急。在2003年,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选定湄潭翠芽为湄潭茶叶代表,着手建立茶叶标准体系。湄潭翠芽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新创名茶,所选原料为福鼎大白茶和湄潭苔茶,多次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