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1]是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领域的重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从事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测控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学院历程
1979年成立光电精密机械研究所
1985年成立光电精密仪器系
1992年批准建立国家教委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
1998年成为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99年成立光电工程学院
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2年招收5年制本科生
1986年设立光电精密仪器及机械博士点
1994年设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1997年光电技术及系统成为211工程学科
1998年建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
2000年建立光学工程国家一级学科
2001年精密仪器及机械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设立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现状(直至2007年)
国家一级学科2个: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全国重点学科1个:精密仪器及机械;
博士后流动站2个: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
博士点5个:光电信息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及机械、信息获取和处理、测控技术及仪器;
硕士点5个: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
工程硕士领域4个: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工业工程、软件工程;
本科专业3个: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
[2]
专业相关
学院设有三个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系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建有一个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有五个硕士授权点: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学工程、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四个工程硕士授权点: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工业工程、软件工程。
五个博士点授权点:光电信息工程、光机电一体、精密仪器及机械、测控技术及仪器、信息获取和处理。
博士后流动站二个: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全国重点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为国家一级学科。
师资力量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至2007年,全院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博士生导师11名,教授1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1名,已培养本专科学生6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含工程硕士)130名。
专家学者
黄尚廉教授,院士,博士生导师
潘英俊教授,博士生导师
饶云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伟民教授,博士生导师
温志渝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玉梅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见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同庆教授,博士生导师
喻洪麟 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永彩教授,博士生导师
龚卫国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岚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平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代华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潮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彪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肖沙里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淼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 永 教授
廖昌荣 教授
刘京诚 教授
廖海洋教授
李志敏副教授
罗 钧 副教授
邹 建 副教授
潘银松 副教授
符欲梅 副教授
张流强副教授
徐道连 副教授
刘嘉敏 副教授
昝昕武 副教授
组织机构一、教学机构
光电信息工程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院教学实验中心
二、研究机构
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国家级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研发中心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微光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光电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微系统中心
光电技术研究室
智能化信息技术及系统实验室
信息获取与仪器系统研究室
精密与智能实验室
三、管理机构
院党政办公室
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3]
学术成果
直至2007年,学院集中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光学方面的基金40余项,国家、部委及重庆市级项目60余项,取得鉴定成果50余项,国家级科技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近3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2项,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论文1100余篇,其中国内期刊500多篇,国内会议400多篇,国际期刊及国际会议200多篇。
学院还与美、英、日、德、独联体等国多所高校的相关系、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接待过近百批国内外同行知名专家的来访、参观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