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标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早期电脑的字元码是从Hollerith卡片(号称不能被折叠、卷曲或毁伤)发展而来的,该卡片由Herman Hollerith发明并首次在189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中使用。6位元字元码系统BCDIC(Binary-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二进位编码十进位交换编码)源自Hollerith代码,在60年代逐步扩展为8位元EBCDIC,并一直是IBM大型主机的标准,但没使用在其他地方。

美国资讯交换标准码(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起始於50年代後期,最後完成於1967年。开发ASCII的过程中,在字元长度是6位元、7位元还是8位元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从可靠性的观点来看不应使用替换字元,因此ASCII不能是6位元编码,但由於费用的原因也排除了8位元版本的方案(当时每位元的储存空间成本仍很昂贵)。这样,最终的字元码就有26个小写字母、26个大写字母、10个数字、32个符号、33个代号和一个空格,总共128个字元码。ASCII现在记录在ANSI X3.4-1986字元集-用於资讯交换的7位元美国国家标准码(7-Bit ASCII:7-Bit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发布。图2-1中所示的ASCII字元码与ANSI文件中的格式相似。

ASCII有许多优点。例如,26个字母代码是连续的(在EBCDIC代码中就不是这样的);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可通过改变一位元资料而相互转化;10个数位的代码可从数值本身方便地得到(在BCDIC代码中,字元「0」的编码在字元「9」的後面!)

最棒的是,ASCII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标准。在键盘、视讯显示卡、系统硬体、印表机、字体档案、作业系统和Internet上,其他标准都不如ASCII码流行而且根深蒂固。

0- 1- 2- 3- 4- 5- 6- 7-

-0 NUL DLE SP 0 @ P ` p

-1 SOH DC1 ! 1 A Q a q

-2 STX DC2 " 2 B R b r

-3 ETX DC3 # 3 C S c s

-4 EOT DC4 $ 4 D T d t

-5 ENQ NAK % 5 E U e u

-6 ACK SYN & 6 F V f v

-7 BEL ETB ' 7 G W g w

-8 BS CAN ( 8 H X h x

-9 HT EM ) 9 I Y I y

-A LF SUB * : J Z j z

-B VT ESC + ; K [ k {

-C FF FS , < L l |

-D CR GS - = M ] m }

-E SO RS . > N ^ n ~

-F SI US / ? O _ o DEL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