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总局概况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是中央管理的煤炭资源勘查及煤炭地质行业管理单位。现有在职人员17500人,离退休人员18500人,资产规模45.7亿元,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煤炭地质发展战略,编制煤炭地质勘查、科技研发、结构调整、教育培训等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负责煤炭地质单位中央预决算编制、国有资产及资本运营与管理,负责煤炭资源动态管理、地质勘查报告审查、地质项目工程监理,以及全国煤炭地质资料成果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负责煤炭地质单位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拟制与修订地质矿产勘查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等工作。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成立于1953年,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目前已形成地质调查与勘探,煤层气勘探与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探与灾害地质调查和治理,钻探与基础工程,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球物理勘探,测绘与遥感,化验与测试,制图与印刷,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加工与装备制造,旅游与餐饮等多专业的综合地质勘查技术与队伍,在煤炭资源勘查、遥感、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制图印刷和地下水、煤层气勘查与资源评价技术领域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技术。

五十多年来,广大煤炭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栉风沐雨,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累计提交各类地质报告6000多件;探明煤炭资源量8000多亿吨,占全国已发现煤炭资源总量的近90%;提交可供矿井建设利用的煤炭资源量2300多亿吨,占全国可供矿井建设利用储量的90%以上;先后发现了准格尔、兖州、神府等大型和特大型煤田80余处;完成了3次全国煤田资源预测,开展了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获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为准格尔、潞安、晋城等大型矿区提供了水源基地;组织实施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0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0人获孙越琦优秀青年地质科学奖,多人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和享受国家政府特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承担了大批国外项目,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荷兰、印度尼西亚、蒙古,以及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煤田勘探、煤层气评价、煤层自燃监测、水资源勘探、地理信息等领域的合作与技术交流,赢得了良好的国际赞誉。

领导班子徐水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局长 党委书记、总工程师。

沈学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李继超: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侯慎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孙升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郭守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爱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会计师。

机构设置总局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工部、纪委办公室(监察部)、审计部、投资管理部、项目部、经营管理部、勘查工程部(安全生产部)、地质矿业部、劳资社保部、人事组织部、科技与信息部(国际合作部)、资产财务部、企业发展部(法律事务部)、战略规划部 、研究室。

发展战略战略定位

承担为国家煤炭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任;承担煤炭资源勘查与管理、煤炭地质行业管理、煤炭资源勘查技术标准制定、修订和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等行业性工作,以“煤炭地质勘查、研究及矿业开发,相关工程施工、服务及专用设备制造”为主营业务,以具有世界一流煤炭资源勘查技术水平为支撑,继续保持全国煤炭(田)地质勘查行业的排头兵地位。

远景规划目标

在“十一五”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 2010-2020年十年期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逐步发展成为管理体制合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经济实力雄厚,产业涵盖地质勘查及相关工程施工、大型矿业开发和装备制造、国际著名的煤炭地质权威机构、大型企业集团。到2020年,总资产规模达300亿元以上,经营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职工生活达到国内较为富裕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