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25——220)刻。无年月。原石清光绪八年(1882)出土于山东潍县。画像隶书题字存五处十四字。硃拓本。整幅裱轴装,高87厘米,宽130厘米。
汉代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产生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是汉代厚葬习俗的直接产物。汉代画像石的特点是雕刻者把一个石面从上到下分成好几层,一层刻一个主题,或一层再分成数格,一格刻一个内容,主题鲜明,形象突出,其作品构图简练,线条明快,形象鲜明,充分显示了汉代匠师的精湛技艺。
汉代画像石为研究汉代社会也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包含着的生产劳动、建筑、天象、乐器、舞蹈、杂技、蹴鞠、神鬼迷信、历史故事、剥削阶级的生活等内容,十分广泛而丰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用生动的形象再现了汉代社会的容貌,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
此图为汉君车出行图,浅浮雕。清光绪初归陈介祺,后流入法国,今藏于巴黎博物馆。
画像分上下二层,上层之右一单骑有盖轺车,内坐二人,其右为御者执髻控一马车,盖前马上书有:“君车”二字。后一骑者题:“铃下”二字,其后一骑者题“门下小吏”。下层前一似树似芝,旁一骑后题“门下书佐”;又二骑未刻字,其后又似树似芝,上刻“主簿”,后残缺。为突出石面物体形象,匠师们在物体轮廓线内刻上线纹作为装饰,烘托出整个画面上的生动效果。“铃下”即侍卫;书佐、主簿为汉代郡县下设官吏。书佐主起草、缮写文书。主簿典领文书,办理事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君车出行时侍从众多,声势浩大,汉代官吏之权势、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国家图书馆藏此拓本为梁启超旧藏,有梁氏题签、题跋。梁启超(1873-1928)号任公,别署中国之新民,广东新会人。康有为弟子。清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收藏的拓本,上乘者为明拓和乾隆拓本,多数藏品是嘉庆、道光时的拓本以及清中期以至民初时新出土碑志造像的初拓本。题有跋语的碑刻拓本,计120余种,涉及面比较广泛。此拓片跋为:“右石曾为潍县陈簠斋所得,筑亭护之,曰‘君东汉石亭’,自署‘汉石亭长’。当时拓片已不多见。此石为胡贾辇去在巴黎博物馆中,毡柱之事从兹绝矣。此本为簠翁家精拓,良可珍祕。丁巳腊八,启超题藏。”钤:“饮冰室藏金石图书”、“任公”、“新会梁启超印”等章。
画像石的拓片,可视为最古老的石刻版画。当人们漫步在一块块画像石之间,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一幅幅构图严谨、作风古朴的石刻画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汉代社会和古代艺术的重要资料。
栏目关键词: 善本特藏
辅助分类项: 善本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