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模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福特模式

1-出现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作为一个工业国,快速的发展起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由此得到提高。福特认为,汽车价格如果下降的话,会出现很大一批消费者。这就是福特模式的思考起点:低价格----〉大量生产,大市场;并不是有些学者认为的:大量生产---〉低价格。

2-福特模式的经营理念-Fordism

-服务主义/侍奉主义(Sprit of service)

-经营的自主性(避免投资者的经营干涉)

3-福特模式的内容:-A)由汽车部件的互换性,建立了汽车制造标准化。

-B)移动制造生产线(Moving-Assembling_Line))

-A)部件的互换性建立的标准化

-1)以消耗,损耗部件的交换来实现车体寿命的延长

2)以交换改良过的部件来防止汽车的陈旧化

-B)移动制造生产线

-1)根据工程顺序及最短距离来配置工人和工具的位置

2)尽可能的利用地球重力来调动,搬运部件,工具

3)使用移动生产线,对于要是使用的部件,距离上进行合理的配置。(比如说,离工人的手近的地方)

对现在的影响:流动生产线,皮带传送,丰田的看板方式以及生产性向上,3S运动(Simplification,Standardization,Specialization)等有很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