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与多边形各角都相交的圆叫做多边型的外接圆。

三角形一定有外接圆,其他的图形不一定有外接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是三条中垂线的交点,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在斜边的中点上。

三角形外接圆圆心叫外心

有外心的图形,一定有外接圆(各边中垂线的交点,叫做外心)

圆心到三角形各个顶点的线段相等

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在三角形中,三角形内部不一定穿过内心(在钝角三角形中)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作一个圆(且只有一个圆)

例题分析

例1 如图1-125,PC⊥平面ABC,AB=BC=CA=PC,求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分析 由PC⊥平面ABC,知平面ABC⊥平面PAC,从而B在平面PAC上的射影在AC上,由此可用三垂线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 ∵ PC⊥平面ABC

∴ 平面PAC⊥平面ABC,交线为AC作BD⊥AC于D点,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BD⊥平面PAC,作DE⊥PA于E,连BE,据三垂线定理,则BE⊥PA,从而∠BED是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

设PC=a,依题意知三角形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 D是

∵PC = CA=a,∠PCA=90°,∴ ∠PAC=45°∴ 在Rt△DEA

评注 本题解法使用了三垂线定理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后,再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来求解.

例2 在60°二面角M-a-N内有一点P,P到平面M、平面N的距离分别为1和2,求点P到直线a的距离.(图1-126)

分析 设PA、PB分别为点P到平面M、N的距离,过PA、PB作平面α,分别交M、N于AQ、BQ.

同理,有PB⊥a,

∵ PA∩PB=P,

∴ a⊥面PAQB于Q

又 AQ、BQ

平面PAQB

∴ AQ⊥a,BQ⊥a.

∴ ∠AQB是二面角M-a-N的平面角.

∴ ∠AQB=60°

连PQ,则PQ是P到a的距离,在平面图形PAQB中,有

∠PAQ=∠PBQ=90°

∴ P、A、Q、B四点共圆,且PQ是四边形PAQB的外接圆的直径2R

在△PAB中,∵ PA=1,PB=2,∠BPA=180°-60°=120°,由余弦定理得

AB2=1+4-2×1×2cos120°=7

由正弦定理:

评注 本例题中,通过作二面角的棱的垂面,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3 如图1-127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PA⊥平面ABCD,设PA=AB=a 求(1)二面角B-PC-D的大小;(2)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分析 二面角B-PC-D的棱为PC,所以找平面角作棱的垂线,而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二面角“无棱”须找二面角的棱.

解 (1)∵ PA⊥平面ABCD,BD⊥AC

∴ BD⊥PC(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PBC内,作BE⊥PC,E为垂足,连结DE,得PC⊥平面BED,从而DE⊥PC,即∠BED是二面角B-PC-D的平面角.

在Rt△PAB中,由PA=AB=a

∵ PA⊥平面ABCD,BC⊥AB

∴ BC⊥PB(三垂线定理)

在Rt△PBC中,

在△BDE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 ∠BED=120°

即二面角B-PC-D的大小为120°.

(2)过P作PQ ∥AB,则PQ

平面PAB,

∵ AB∥CD ∴ PQ∥CD,PQ

平面PCD

∴ 平面PAB∩平面PCD于PQ

∵ PA⊥AB,AB∥PQ ∴ PA⊥PQ

∵ PA⊥平面ABCD,CD⊥AD

∴ CD⊥PD(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 PQ∥CD ∴ PD⊥PQ

所以∠APD是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 PA=AB=AD,∴∠APD=45°

即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的二面角为45°.

评注 在求无棱二面角的大小时有时须作出棱线后再找平面角.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