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读音:biān zuǎn

词性:动词

释义:

1.compilation:编辑,撰述;按照一定的题目、体例和方法编辑档案文献的活动。(不要和"编撰"混淆)

示例:

唐 白居易 《河南元公墓志铭》:“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於文章刀笔哉?”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其枢密院事涉机密,亦令本院编纂,至月终送史馆。”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序》:“遇罕见罕闻之事,必以小纸录出之。积岁馀,得千有馀事,不忍焚弃,编纂成书。”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他编纂的书,不叫《四库备要》,叫《四库全书》。”

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孙文《黄化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用以称编纂职务。

示例:

曹亚伯 《武昌日知会之破案》:“己酉, 张君 在 上海 广学会任编纂,兼办《大同报》。”

相关资料:

.总纂是县志编路工程构6高层次活动,是完成整个志书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也是决定志书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那

种认为志书备部分写出后凑在一起即可而不须总纂的观点是欠妥的。樱宣颖在其《志例丛话》一书中写道: “众手修志,自古难之。古人官修之书所以能佳音,全在一学识超卓精力弥满之人一手签裁……,分修之人虽极一时之选,而无负责者为之主胡,则仍于无绩*”他以清亮庆《宁国府志》为例,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总纂工作的重要。章学诚在《修志十议》中写道: “邑志虽小,体例无所不备,考核不厌情详,折中务祈尽善。”说明了总作之纂工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