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杜夔(kuí)
籍贯: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人
官职:音乐家汉末的雅乐郎,三国魏的太乐令、协律都尉
生卒:?---188
杜夔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
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病离职。州郡的司徒以礼相请,他因时世混乱而奔荆州。荆州牧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后,曹操以杜夔为军谋祭酒 ,参与太乐署之事,令他创制雅乐。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任太乐令、协律都尉。因事得罪于文帝,被系,“遂黜免以卒。”
杜夔善钟律,聪敏过人,丝竹八音,无所不能。汉灵帝时任雅乐郎。汉末天下大乱,杜夔依附荆州牧刘表,刘表让他与孟曜为汉帝和雅乐。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后,曹操让杜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并令他创制雅乐。当时散郎邓静、尹齐善咏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荞晓知先代诸舞。《魏志》记载:“夔总统研精,远考诸经,近采故事,教习讲肄,备作乐器,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也”。因此,杜夔对于因长期战乱而散失的古乐的发掘整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黄初年间(220年—226年),杜夔任太乐令协律都尉。当时有一铸钟工柴玉,心灵手巧,所铸之钟多为达官贵人所喜爱。一次,杜夔令他铸钟,觉得他铸的钟“声均清浊多不如法”,多次令他重铸,柴主反说杜夔是任意而行,拒不照办。两人都到曹操那儿告状,曹操经过反复试听,确定是柴玉妄作,就打发他去喂马去了。
但曹丕却喜欢柴玉,因铸钟一事对杜夔耿耿于怀。他登基后,在一次宴会上他让杜夔与左(马真)等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杜夔面露难色,不愿从命,因此曹丕极不高兴。后来因别事牵连杜夔,曹丕让左(马真)、杜夔等人跟柴玉学习。杜夔自认为所演习者为雅乐,而且从曹操到现在,屡有成就,便不满意曹丕的作为。后来曹丕便罢免了他的宫职。
杜夔也是一位出色的琴家,据《琴史》、《琴议》记载:杜夔最擅长演奏的是《广陵散》,嵇康就是从他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此曲的。他所传的旧雅乐四曲《鹿鸣》、《驺虞》、《伐檀》和《文王》至晋犹存。
杜夔的弟子中,邵登、张泰、桑馥等人,各官至太乐丞。弟子陈顽官至司律中郎将。左延年等人虽然妙于音律、善于郑声,但对于古代音乐的爱好及成就都不如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