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国人物人物简介
字长文,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祖父陈寔为太丘长。父亲陈纪历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叔父陈谌为司空掾,早卒。陈群早年被刘备辟为别驾,后举茂(秀)才,除柘(今河南柘城县)令。陈群不受,随父避难徐州。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后又任萧(今安徽萧县)、赞(今河南永城)、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令。因父丧辞归。后又授以司徒掾、治书侍御史,又转参丞相军事。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御史中丞,后又任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汉,陈群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并录尚书事,总揽朝政。次年,曹丕崩,陈群受遗诏辅政。魏明帝即位,晋封群颍阴侯,增邑五百。公元236年病逝,谥靖侯。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朝,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个人信息
字长文
生卒?—236
籍贯豫州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县东]
官至司空谥曰靖
父亲陈纪
配偶荀氏
子女陈泰
曾效力过的势力魏
历史传记
陈群,三国时曹魏名臣。其祖父陈寔、父陈纪、叔陈谌皆望族名士。陈群为人清尚有仪,雅好结友,有知人之明。先为刘备所用,后刘备被吕布所袭,陈群与父避居徐州;及吕布破后,方归曹操,历任司空西曹掾属、治书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后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曹丕即王位,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陈群在任内订制九品官人之法,成为历史名制。曹丕践阼后,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陈群在魏,一直位居要职,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成为国之重臣,多次向曹睿作出规劝,官至司空。于青龙四年逝,追谥靖侯。其子陈泰,亦是魏国后期名将。
演义传记
陈群,三国时曹魏名臣。曹操杀掉马腾后,有言刘备将兴兵取川,曹操因而深表畏忌;陈群时为治书侍御史,向曹操献策,建议起大军南征孙权,而刘备意在两川,必不救权,故能一举得江东,其后徐图西进,吞荆并川,以定天下。曹操对其策极表赞同。可惜诸葛亮派人赍书西凉,使马超兴兵入关,曹操急于应付,被迫搁下陈群之策。后来陈群一直位居要职,先后受曹操、曹丕托孤,成为魏国重臣,官至司空。后又随司马懿远征公孙渊于辽东。其子陈泰,亦是魏国后期名将。
历史年表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其祖父陈寔,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当陈群尚是幼儿时,祖父陈实常认为此子奇异,向乡宗父老说:「这孩子必定兴旺吾宗。」鲁国人孔融向来有高才而性格倨傲,他的年纪约在陈纪、陈群两父子之间,因此先与陈纪为友,后又与陈群结交,由是显名。《荀氏家传》有载:「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彧传》)可见二人常论骘人物,甚相交心。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备时为豫州刺史,来到豫州后,征召陈群为别驾。其时陶谦病死,徐州以举州迎刘备继领,刘备正欲前往,陈群便跟刘备说:「袁术尚甚强大,如今往东而去的话,彼必与将军(指刘备)相争。若然吕布暗袭将军之后,那么将军虽得徐州,大事亦必无成。」刘备不听,还是东去徐州,与袁术争战。结果吕布果然兵袭下邳,又遣兵往助袁术,最终大破刘备军,这时候刘备方悔恨当时不用陈群所言为戒。陈郡后举茂才,除任柘令,不成功,于是随父亲往徐州避难。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为曹操所破,陈群父子亦在吕布军中,见曹操皆出拜(《袁涣传》引《袁氏世纪》)。曹操久闻其名,便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有人向曹操引荐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陈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最终必然坏事,曹操不听。结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诛,曹操方信陈群之言,并向陈群承认错失。陈群便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曹操皆加以任用。后来东吴为叛,戴干因忠义死于变难;陈矫则成为一位名臣,是以举世均认同陈群知人之明。而自从刘备叛后,东南多变。曹操便以陈群为酇令,以何夔为城父令,用名士以镇抚诸县,使吏民稍定。(《何夔传》引《魏书》)陈群又任萧、酇、长平之令长,于父亲亡时辞官。陈群后任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魏国建立后,又迁为御史中丞。其时曹操正商议该否复使肉刑,令曰:「怎样才有达于古今而通于变理的君子,可以助我决议此事呢!昔日陈鸿胪(陈群之父陈纪,曾任大鸿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的用途,正是在说这方面的事。御史中丞(指陈群)可以申述卿父之论吗?」陈群说道:「臣父陈纪以为汉代废除肉刑而增加笞死之刑,本是出于仁心恻隐,但结果却令死者更众,这就是所谓名轻而实重。名轻则人民易犯其罪,实重则辄尔伤民。《书经》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着劓、刖、灭趾(以上皆为古代肉刑)之法,是希望可以辅政助教,惩恶息杀。而且杀人偿死,合于古制;至于犯伤人罪的人,例如残毁他人之体而裁剪毛发,却不合其理,不能将其裁死。若能复用古刑,使犯淫者下蚕室,犯盗者刖其足,如此则永无淫放(指奸淫)穿窬(指偷盗)之事发生了。然而普天之罪恶,虽未可尽皆悉数殄灭,但在此数内,时之所患,确实适宜先行施用。汉律之下所杀灭的不至于死罪的人,是其仁政所不披及的;而其余该死之者,则可以刑杀。如此,则受刑与得生者足以相替了。如今以笞死之法去代替所有不杀生之刑罚,这是怜惜人的支体而轻视人的性命啊。」钟繇亦与对陈群所议表示同意,而王朗及其它人则多以为未可复肉刑。曹操虽然深深认同陈群之言,但因为军事未罢的缘故,所以佥同众议,先搁置这一政议。后陈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陈群的为人,在朝中对人无适无莫(语出《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指对于人事没有厚薄之分),贵雅而执名杖义,不会为媚人而违背道德。初时,陈群常非议郭嘉为人不治行检,故曾数次于廷上投诉郭嘉,但郭嘉其意自若,毫不在意。曹操认为陈群能秉持公正,为之欢悦。(《郭嘉传》)陈群的性格正直通雅,多结友人,与同郡辛毗、杜袭、赵俨并皆知名,号为「辛、陈、杜、赵」(《赵俨传》),又与「直道推诚于人」的李义为友(《裴潜传》引《文章叙录》)。陈群亦与华歆交深,常叹歆为「可谓通而不泰,清而不介者。」(《华歆传》引《华峤谱叙》)曹丕在东宫,对陈群深表敬器,待以交友之礼,常叹道:「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讽谋反时,黄门侍郎刘廙之弟刘伟被魏讽诱同,如今按罪连坐,刘廙亦当诛。陈群便向曹操进言,曹操亦道:「刘廙是名臣,吾本意亦欲赦之。」于是乃复其位。刘廙因而深感陈群之德,陈群却认为:「审议刑罚是为国之大本,不是为了私意;而且如今这决定是明主的本意,我又知道甚么呢?」陈群的弘博而不伐功,就是如此。冬十月,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曹操以孙权之书示外道:「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炉火上吗!」陈群便与尚书桓阶上奏:「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武帝纪》引《魏略》)
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即王位后,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其间,陈群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成为历史名制。曹丕践阼,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黄初中,曹丕意欲追封太后父母,陈群奏道:「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应当永为后世所循之式。按照典籍上之文献,从无妇人可以分土命爵之制度。在礼典,妇因夫爵。嬴秦违于古法,而刘汉则沿承古例,这可不是先王之令典啊。」曹丕大悟,便道:「此议甚是,既然如此,且勿施行。以此作着诏下藏之于台阁,使其永为后式。」(《武宣卞皇后传》)曹丕受禅时,朝臣三公以下皆受封爵位;独华歆因为以神色不合触忤曹丕,所以只是官徙司徒,而并无进爵。曹丕久不能释怀,便问陈群道:「我应天受禅,诸侯群后,无不人人喜悦,其形尽现于声色,惟独相国(指华歆)和你脸有不豫,这是为了甚么呢?」陈群便离席长跪道:「臣与相国曾为汉朝之臣,内心虽为陛下感到喜悦,但在义理上,臣等的神色实应畏惧、甚至憎恨陛下才对。」曹丕听后大悦,方知其意。(《华歆传》引《华峤谱叙》)昔年,蜀许靖曾执兄礼以事陈群之父陈纪,又与陈郡人袁涣、平原人华歆、东海人王朗等亲善;所以陈群在魏初为公辅大臣时,常与许靖有书信往来,重结旧好,情义款至。(《许靖传》)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刘巴卒后,陈群常赍信与丞相诸葛亮,问刘巴的消息,并称「刘君子初,甚敬重焉。」(《刘巴传》)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陈群与仆射司马懿并举泰山人鲍勋为宫正,宫正即御史中丞。(《鲍勋传》)是岁为蜀建兴元年,陈群曾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分别致书与蜀相诸葛亮,向其陈说天命人事,希望蜀汉能举国称藩,但无功而罢。(《诸葛亮传》)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亲征孙权,军至广陵,使陈群领中领军。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师还寿春,以陈群假节都督水军。曹丕回到许昌后,拜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鲍勋时为治书执法,因屡次面谏曹丕而触怒曹丕,后又于陈留郡界包庇太守孙邕,被收付廷尉并议死罪。陈群便与太尉钟繇、司徒华歆、侍中辛毗、尚书卫臻、守廷尉高柔等联书并表「勋父鲍信曾有功于曹操」,求请赦免鲍勋死罪。曹丕不许,仍诛鲍勋。(《鲍勋传》)夏五月丙辰,曹丕得疾甚危,陈群与曹真、司马懿等并受遗诏辅政。明帝曹睿即位后,陈群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并同开府。十二月,陈群又升为司空,故录尚书事。是时,曹睿正初临政,陈群便上疏道:「《诗》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又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大道自最近开始,广化于天下。自从世道丧乱以来,干戈未曾收戢,百姓不识王教之本,而惧乱陵迟已经太过。陛下当盛魏之隆,荷二祖(曹操、曹丕)之业,天下正希望世政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方是百姓之幸。但是如果诸臣群下意尽雷同,是非相蔽,这可是国之大患啊。若群臣不和睦则有雠党,有雠党则毁誉无端不止,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不可不深防备,先做好断绝这种源流的措施。」陈群为司空期间,任贤用能。他重视妻弟荀顗,以之为奇异;又辟北地人傅嘏为掾。陈群亦曾上言举荐当世隐贤管宁:「臣闻王者显善以消恶,故汤举伊尹,不仁者远。伏见征士北海管宁,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前虽征命,礼未优备。昔司空荀爽,家拜光禄,先儒郑玄,即授司农,若加备礼,庶必可致。至延西序,坐而论道,必能昭明古今,有益大化。」(《管宁传》引《傅子》)陈群亦不忘论骘人物,曾与崔林共论冀州人士,林称冀州当以崔琰为首。陈群以「智不存身」贬之,但却被崔林反驳道:「大丈夫为人但有邂逅而已,即使如卿等几人,又足以为贵吗!」(《崔琰传》引《魏略》)
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大将军曹真上表欲起兵数道伐蜀,从斜谷而入。陈群认为当年曹操到阳平攻张鲁,已经多收豆麦以增添军粮,然而张鲁未下而军粮犹乏。如今既无别因,而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粮草必会受到钞截,但若要留兵守重地,则劳损战士,这些都是不可不熟虑的事。曹睿便依从陈群所议。不久,曹真复上表要从子午道出军。陈群又述说其中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于是曹睿以陈群之议下诏曹真。其时正霖雨积日,陈群又以为应宜诏曹真还师,曹睿从之。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围攻祁山,不克引退。魏将张郃深追其军,为流矢所中,死于木门。曹睿甚惜张郃之死,临朝而叹道:「蜀未平而合死,将若之何!」陈群也道:「合的确是良将,乃国之所依。」卫尉辛毗则以为张郃虽然可惜,但毕竟已死,不应示弱。于是向陈群说:「陈公,这是甚么话呢!当建安之末,天下不可一日无武皇帝(曹操),及后委以国祚,而文皇帝(曹丕)受命,黄初之世,亦说天下不可无文皇帝,至其委弃天下,而陛下(曹睿)亦自龙兴。如今国内所缺乏的,又岂会是张郃呢?」陈群便道:「亦诚如辛毗言。」曹睿笑说:「陈公可谓善变矣。」(《辛毗传》引《魏略》)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睿爱女曹淑逝世,追封谥平原懿公主。陈群上疏奏曰:「长短有命,存亡有分。故圣人制礼,或抑或致,以求厥中。防墓有不修之俭,嬴、博有不归之魂。夫大人动合天地,垂之无穷,又大德不逾闲,动为师表故也。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况未期月,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举朝素衣,朝夕哭临,自古已来,未有此比。而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但悉听群臣送葬,乞车驾不行,此万国之至望也。闻车驾欲幸摩陂,实到许昌,二宫上下,皆悉俱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为吉凶有命,祸福由人,移徙求安,则亦无益。若必当移避,缮治金墉城西宫,及孟津别宫,皆可权时分止。可无举宫暴露野次,废损盛节蚕农之要。又贼地闻之,以为大衰。加所烦费,不可计量。且(由)吉士贤人,当盛衰,处安危,秉道信命,非徙其家以宁,乡邑从其风化,无恐惧之心。况乃帝王万国之主,静则天下安,动则天下扰;行止动静,岂可轻脱哉?」曹睿不听。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其年朝廷营治宫室,百姓因而尽失农务时利。陈群上疏奏道:「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曹操)知其疲民也。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曹睿答道:「王者宫室,亦宜并立。灭贼之后,但当罢守耳,岂可复兴役邪?是故君之职,萧何之大略也。」陈群又说:「昔汉祖唯与项羽争天下,羽已灭,宫室烧焚,是以萧何建武库、太仓,皆是要急,然犹非其壮丽。今二虏未平,诚不宜与古同也。夫人之所欲,莫不有辞,况乃天王,莫之敢违。前欲坏武库,谓不可不坏也;后欲置之,谓不可不置也。若必作之,固非臣下辞言所屈;若少留神,卓然回意,亦非臣下之所及也。汉明帝欲起德阳殿,钟离意谏,即用其言,后乃复作之;殿成,谓群臣曰:『钟离尚书在,不得成此殿也。』夫王者岂惮一臣,盖为百姓也。今臣曾不能少凝圣听,不及意远矣。」曹睿于是有所减省。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十二月癸巳,陈群逝世,谥曰靖侯。其子陈泰嗣任。曹睿追思陈群之功德,于是分给陈群户邑,并封一子列侯。《魏书》载:陈群前后数次,密陈朝廷得失,每次上奏都封隐其事,辄毁草拟文件,时人及其子弟均不能知其所奏。有人讥议陈群居位拱默,正始中诏撰群臣上书,以为名臣奏议,朝士乃见陈群谏事,皆甚叹息。《袁子》曰:有人说「故少府杨阜不是忠臣吗?看到人主之不当,便勃然大怒而触其所非,与人说话也未尝稍违道德,这不正是所谓『王臣謇謇,匪躬之故』之人吗!」答道:「但这只可谓是直士,其忠与否,吾不得而知。所谓仁者爱人。施于君上的称之为忠,施于双亲的称之为孝。忠孝者,是其本一。所以真正的仁爱之最的人,倘若君亲有过,谏言不能入,应求之反复,情不得已而言,而不忍向外宣播。今为人臣,见人主失道,直诋其非而播扬其恶,可谓直士,而未为忠臣。故司空陈群则不然,他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谓群于是乎长者矣。」
三国志·陈群传
陈群字长文,祖父实,父纪,叔父湛,皆有盛名。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鲁国孔融高才倔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举茂才,除柘令,不行,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除萧、赞、长平令,父卒去官。以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魏国既建,迁为御史中丞。时太祖议复肉刑。令曰:“安得通理君子达于古今者,使平斯事乎!昔陈鸿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者,正渭此也。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论乎?”群对曰:“臣父纪以为汉除肉刑而增加笞,本兴仁恻而死者更众,所谓名轻而实重者也。名轻则易犯,实重则伤民。
《书》曰:‘惟敬五刑,以成三德。’《易》著劓、刖、灭趾之法,所以辅政助教,惩恶息杀也。且杀人偿死,合于古制;至于伤人,或残毁其体而裁剪毛发,非其理也。若用古刑,使淫者下蚕室,盗者刖其足,则永无淫放穿窬之奸矣。夫三干之属,虽未可悉复,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汉律所杀殊死之罪,仁所不及也,其余逮死者,可以刑杀。如此,则所刑之与所生足以相贸矣。今以笞死之法易不杀之刑,是重人支体而轻人躯命也。”时钟繇与群议同,王朗及议者多以为未可行。大祖深善繇、群言,以军事未罢,顾众议,故且寝。
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在朝无适无莫,雅仗名义,不以非道假人。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礼,常叹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中正制,群所建也。及践阼,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颍乡侯。帝征孙权,至广陵,使群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使,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顷之,为司空,故录尚书事。
是时,帝初莅政,群上疏,曰:“《诗》称‘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又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道自近始,而化洽于天下。自丧乱以来,干戈未戢,百姓不识王教之中,惧其陵迟已甚。陛下当盛魏之隆,荷二祖之业,天下想望至治,唯有以崇德布化,惠恤黎庶,则兆民幸甚。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国之大患也。若不和睦则有仇党,有仇党则毁誉无端,毁誉无端则真伪失实,不可不深防备,有以绝其源流。”太和中,曹真表欲数道伐蜀,从斜谷入。群以为“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多收豆麦以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今既无所因,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必见钞截,多留兵守要,则损战士,不可不熟虑也”。帝从群议。真复表从于午道。群又陈其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诏以群议下真,真据之遂行。会霖雨积日,群又以为宜诏真还,帝从之。
历史评价
袁子曰:「故司空陈群则不然,其谈论终日,未尝言人主之非;书数十上而外人不知。君子谓群于是乎长者矣。」(《三国志魏书二十二陈群传》)
博物记曰:「太丘长陈寔、实子鸿胪纪、纪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于汉、魏二朝并有重名,而其德渐渐小减。」(《三国志魏书二十二陈群传》)
陈寿评曰:「陈群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久居斯位…咸不忝厥职云。」(《三国志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
陈寿评曰:「追观陈群之议,栈潜之论,适足以为百王之规典,垂宪范乎后叶矣。」(《三国志魏书五后妃传》)
彧别传曰:「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三国志魏书十荀彧传》)
二、【民国人物】(1890-1945年),字人鹤,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早年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东洋大学,分获法学士、文学士学位。是国民党元老。
民国6年(1917年)9月起,历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军政府秘书、大本营宣传委员、大本营国民党党务筹备委员、国民党上海政治分会委员、黄埔军官学校政治教官。
北伐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东路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民国16年4月,任上海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处长,受命与杨虎主持上海“清党委员会”,参与指挥屠杀中共。
后任国民政府宣传部驻沪办事处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
民国20年1月,任南京警察厅厅长。
次年1月,任内政部政务次长;不久,随孙科去职,退居上海,先后任上海法政学院总务长、浦东中学校长。
民国27年3月,梁鸿志在南京成立日伪“维新政府”,陈群出任伪“行政院内政部长”。9月,任北平伪“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委员”。
民国29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陈群历任“内政部长”、“宪政实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日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中央政治委员会内政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多次参与签订出卖中国主权的条约和协定。
民国32年,任汪伪“中央国民政府委员”、“国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伪“中央警校校长”、伪“江苏省长”兼“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伪“物资调查委员会委员长”。
次年,任伪“考试院院长”兼“江苏省党部主任委员”。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陈群畏罪自杀。
陈群之死,据朱子家《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汪政权之建立,重庆是认为通敌叛国,而日本又认为非但是一个不受指挥的组织,反而是处处予以掣肘的一个累赘。虽然那时沦陷区的民众,寄以若干希望,减少一些被蹂躏的实惠,但是这政权的命运,在两面不讨好中,其未来的结果,是注定为先天性的。据此应重新客观地对陈人鹤作历史评价!
三、抗日烈士(1910―1941)原名德安。安徽六安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方面军十一师团长、副师长。1937年9月,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后到平西开辟抗日根据地,组建一个团的武装,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六支队第七团,任副团长。1938年6月,率部随六支队开赴冀东,途中指挥一个连打退伪军一个团的多次进攻。后所部编入八路军四纵队,任三十一大队副大队长。不久,改任八路军第一支队队长。1939年春,率部在赵庄子战斗中击溃数百名日军。8月,攻克滦县下五岭敌据点,俘敌70余人,缴获机枪一挺。后所部与节振国工人大队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团,任团长。1940年7月,指挥十二团攻克玉田、丰润和任各庄等地敌据点,毙伤和俘敌共500余人。后攻入赵各庄矿,毙伤和俘获矿警30余人,夺步枪100余支、手枪2箱、炸药200余箱。8月,在滦县下龙庄伏击敌人,毙伤日军50余人。9月,在丰润黄家屯设伏,击毁敌汽车3辆,歼敌40余名,缴获机枪1挺、步枪40多支。1941年6月,与所部在玉田县孟四庄被“扫荡”敌军包围。激战中为炮弹所中,伤重牺牲。时年31岁。
四、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男,1964年4月生,江苏宜兴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四届市

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上海市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简历: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南京大学化学系,大学本科,1984年9月至1987年7月,南京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1987年9月至1991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1990年3月至1991年6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1991年8月起留校工作,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起担任校分析测试中心主任,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聘为无线电物理专业博士生导师,2002年起担任校长助理,2003年6月起任副校长
主要的学术兼职有:
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波谱学杂志》副主编,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等
学术背景:
主要从事核磁共振波谱学和高分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曾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励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科技启明星计划、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人才专项基金资助,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40篇。
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和社会学讲师(1972-),女,江苏淮安人,历史与社会学系讲师。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师从陈琳国先生,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域集团如吴兴沈氏家族以及南北朝政治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后在《中国史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了系列论文如《刘宋建立与士族文人的分化》、《吴兴沈氏与刘宋皇权政治》《南朝后期吴兴沈氏考释》等。近年来,陈群博士的学术兴趣渐由政治史向思想、文化史转移,现承担省厅指导课题“魏晋南北朝的价值世界”的任务,相关论文如《魏晋南北朝的生死观》、《魏晋“才性”、“性情”之辩再析》、《六朝士人的处世哲学与理想追求》等相继发表。
六.上海胸科医院医师所属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
性别:女
职称:主任医师
所在科室:胸外科
职务:科主任
198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现任上海市胸科医院小儿心外科主任,二医大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外医学,中华胸心血管杂志编委和美国,日本心胸外科学会会员。
特长: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外科治疗。
主治疾病:心房间隔缺损,胸壁软组织损伤,肺癌,主动脉弓动脉瘤,血胸,结核性脓胸,先天性膈疝,创伤性气胸,三尖瓣闭锁,支气管扩张症。1890-1945年),字人鹤,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早年东渡日本,入明治大学、东洋大学,分获法学士、文学士学位。
七.吉林省养猪协会副秘书长男,1968年4月生,副研究员,博士生,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吉林省养猪学会副秘书长。199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一直从事猪的品系选育、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科研工作。
自1992年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供职以来,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5多项,其中有多项成果获奖:其中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松辽黑猪瘦肉型品系的选育”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猪的新繁育体系建立及配套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规模化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获省政府一等奖。提出了氧化应激诱发幼龄动物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理论,并对相应营养性代谢疾病的调控进行探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出版科技著作二部。
目前主要从事新型蛋白生物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高活生物蛋白新产品的开发,以及营养素对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八.青岛市优秀中学教师女,1963年12月出生,党员,大本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1991年7月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
1997年9月被评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
2001年7月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师
主要事迹
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担任班主任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提出了“三因施教”的教学理念,即因学生的兴趣爱好施教,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施教,因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施教。率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力求以“大语文教学观”指导语文教学,在学生中开展看名著,赏名画,听名曲的“三名”活动,努力探求语文与艺术,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挖掘丰富的课外资源,使语文课“活”起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探求者。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999年出区公开课《草船借箭》,2000年出区公开课《语文实践活动——古诗词诵读》,均受到领导老师的高度好评。
98年担任教导主任以来,除教好语文教学外,积极带领教师搞好课题研究与开发,承担国家级课题《做人——作文》,市级课题《古诗文诵读对学生素质影响》的研究实验。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三杯”比赛,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在本人的指导下,先后有三人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两人出省级公开课,十八人出市级公开课,三十六人出区级公开课,其中黄菊秋执教的《唐诗宋词鉴赏》,孔令凤执教的《诗词诵读汇报》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我校于2002年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
由于在教育教学中,敢为人先,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区级先进工作者,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青岛市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论文《千帆竞进创险滩》获市级三等奖。《浅谈班级管理》获省教科所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大语文观指导语文教学》获全国教育学会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教案《有事大家商量》发表于义务教育山东省六年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中,2001年,制作课件《导体与绝缘体》获省级二等奖。
九.广东医学院教授女,广东医学院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学位,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陈群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完成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等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并负责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的教学工作。承担省级科研课题9项,其中1项为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方向为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已完成伤寒杆菌流行株耐药基因定位、中药对痢疾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黄连对产毒性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研究、广东地区淋病流行株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的研究等多项课题。其中,《中药对痢疾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获广东省中医药科学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1995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在《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任委员,兼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微生态学会常委、中国免疫学会广东分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广东分会理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
十.广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院长女,1962年1月生。中共党员,医学硕士,教授,主任医师,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被评为“第一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广东省教学名师奖”、“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先进女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先进责任人”等荣誉称号。
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省级重点课程学术带头人,校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第三届委员、国家教育部教育评估专家、国家科技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评审专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药学刊》、《中医诊断学杂志》编委等。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廉洁自律,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具有良好的师德医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承担各层次各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临床带教、学生、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工作,治学严谨,造诣颇深,在国内外讲学及学术交流有较大影响。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将传统的中医教学,加速建设成为以课堂讲授、投影、幻灯、录像、实验、CAI、多媒体电子教案、网路课程教育等多位一体的新型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深受师生欢迎与好评,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成绩,亲自主持研制出校第一张中医CAI教学软件—《中医诊断学·望诊》,出版《中医舌诊》、《脉诊》及《中医诊断学全程电子教案》、《中医诊断学网络远程教育课件》教学光盘5部;参加国家省校级教学、科研课题15项;获省校级教学、科研成果10项;近年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2篇;主(副)编出版国家级教材及论著19部;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24名。
所领导的学科1997年被遴选为省级重点课程。《中医诊断学诊法·望诊》光盘,获广东省优秀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奖。主要论著有《中医诊断学中英双语参考资料》等8部。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2001年12月被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同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十一.南京大学南博科学教育研究所讲师大学毕业后连续八年获得“南京市优秀幼教工作者”称号。曾先后被南京市评为“学习陶行知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育标兵”、“小学一级教师”等,撰写的幼教与小教教学论文曾获得省、市奖项。
现任:南京大学科技园南博科学教育研究所讲师
家庭成功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十二.歌手性别:女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91-2-23
星座:双鱼座
语言能力:普通话、上海话
身高:162
特长:唱歌、跳舞、摆pose
最心爱的颜色:粉红、淡黄、淡橙、黄绿
最喜欢的女演员:薛佳凝、王心凌、张韶涵
最Happy的一段时光:玩,和Y8在一起的时候
最受不了的事:别人说我唱歌不好听
最享受的事:吹空调、和朋友聊天
最喜欢的天气:秋天
最爱讲的一句话:干吗啦
最喜爱的运动:游泳
最喜欢的服饰装扮:可爱、甜美
个人愿望:眼睛再电一点,身材好一点,希望Y8收视好,希望大家喜欢我支持我
座右铭:可能我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是最快来的。
简要经历:
首届全国校园歌手电视大赛优秀校园歌手
中国阳光健康大赛优秀歌手
Y8征选活动
十三.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男,1942年10月生,江苏准阴人。副教授。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65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现任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淮阴市人民政府特约教育督导员,淮阴市政协委员,民盟淮阴市委委员。长期从事高校数学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融知识传授与思维剖析于一体,教法灵活、治学严谨,在基础数学研究上有一定建树。80年代后期起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和图书资料管理。作为图书馆馆长,在所在图书馆的建设规划及资料的收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倡导的优质服务活动得到读者一致好评,图书馆现有藏书62万册,期刊3400余种,馆舍面积7000平方米。个人被评为淮阴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著有《用导数求极坐标曲线对称轴》、《三次方程一个性质和简单证明》、《课堂教学艺术》等。近年来,从事周恩来研究,先后发表《周恩来与民盟》、《周恩来的民主协商思想》等论文数篇。
十四.广州岭海老人大学舞蹈教师舞剧编导。汉,1921年出生,广东饶平人。中共党员。1944年肄业于国立贵州大学,1957年毕业于中央文化部北京舞蹈编导班。历任华南文工团、歌舞团、广东歌舞剧院舞蹈队长、编导、创作组副组长,广州侨声艺术团副团长编导,广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健身舞艺术指导,中国舞协会员广州分会理事。现任广州岭海老人大学舞蹈教师,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理事。1945年为中共南方局带苏联影片《会师柏林》到东南亚各国放映。在泰国参加恢复华校,创办南洋中学。因热爱舞蹈艺术参加中国歌舞剧艺社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巡演出,宣扬祖国抗战新兴文艺三年。1949年在游击区参加华南文工团,创作舞蹈《红旗飘荡》广州解放演出,受到朱光市长赞扬。1950年参加创作大型舞剧《乘风破浪解放海南》会演受到中央、省、市首长赞扬奖励,出版并辑入《中国舞蹈艺术》1951年赴柏林参加第二届古青联欢节,并到苏联和东欧各国访问演出。在北京编导班毕业作品大型舞剧《张羽与琼莲》在京公演(合作)1960年创作大型现实舞剧《颗颗红心紧相连》出省演出获省三等奖(合作)1980年创作大型黎族舞剧《甘工鸟》(合作)会演获中央文化部优秀节目奖,三剧均辑入《中国舞剧》。代表作《英歌舞》全国会演后辑入电影《南方之舞》及《中国舞蹈艺术》、《中国大百科全书》曾被中央文化部聘为昆明舞蹈编导班教师,为华东、华南、西南各省培训专业编导。曾参加导演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芭雷舞剧《白毛女》。与杜素芳合编《中老年迪斯科健身舞》深受国内外群众欢迎,省电视台分20集用于电视教学广播,中国唱片公司制成教学录像录音带向国内外推广,该书四次再版。曾应聘四次赴泰国教学,学员们以造福人群题词相赠。生平事迹辑入《中共党史资料》、《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典》、《中华英模大典》等。
十五.江苏工业学院研究员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63.7
职称 研究员
单位 化学工程系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所属学位点 化学工艺
研究方向 新型催化材料及催化反应工艺
精细有机中间体的清洁化合成工艺
学校及社会兼职 化工系主任, 常州市经贸委科技专家,常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苏省环境学会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编委,《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编委
教书育人: 主讲研究生课程《精细有机合成工艺》,《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
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
1耐高温树脂催化剂研制及在壬基酚合成中的应用(99年中石化鉴定)
2耐高温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93年江苏省科委鉴定)
3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年产5吨苄磺隆除草剂中试(90年国家级鉴定)
4 邻氯苯甲醛新产品新工艺(94年中石化鉴定)
5 新型双酚A树脂催化剂研制(2003年中石化鉴定)
7 2,6-二氯甲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96年中国石化鉴定)
8国家“七五”攻关苄磺隆除草剂中试( 92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9邻氯苯甲醛新产品新工艺研究(95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10邻氯苯甲醛生产新工艺推广(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1万吨级双酚A生产成套技术(2004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表学术论著:
1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中石化出版社
2C102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石油化工1998
3壬基酚新催化工艺的研究,石油化工
4对氟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强酸性树脂的热稳定性研究,离子交换与吸附
5耐温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二壬基酚与苯酚合成壬基酚,离子交换与吸附
6改性硅胶上的环氧乙烷水合反应,催化学报
7双酚A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授权专利)
8双酚A催化剂贮存方法(授权专利)
9一种用于催化环氧水合的季鏻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授权专利)
10一种环氧乙烷水合反应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授权专利)
主持在研项目:
1季盐型耐高温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研制与应用(2003年中石化科技研发项目)
2提高MEG产品UV值的工业应用试验(2005年中石化科技研发项目)
3高活性、高选择性双酚A催化剂工业应用试验(2005年中石化科技术研发项目)
4环氧乙烷系统醛类聚合物成因及脱除研究(2005年燕山石化科技开发项目)
5 过渡孔的高选择性BPA树脂催化剂的开发(2004年中石化科技研发项目)
拟指导硕士生研究方向:
1 EO非均相催化水合催化剂的研究
2 高热稳定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3高热稳定性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4 环氧级BPA生产新工艺研究
5 新型高活性、高选择性双酚A催化剂研究
十六.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公司采购部职员男,汉族, 1987年3月生,江苏大丰人,中共党员,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会计学院05会计(1)班学生。2005年9月考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曾担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工助理办公室副主任,多次获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学风

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校园“创业之星”,2008年6月 获得江苏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个人特别贡献奖,2008年11月参加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银奖。2008年8月进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废线路板全组分高值化清洁利用关键与示范”产业化筹备小组,2008年12月22日与筹备小组一起组建成立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十七.江苏工业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7
职称 研究员
单位 化学工程系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研究方向 新型催化材料及催化反应工艺 精细有机中间体的清洁化合成工艺
江苏工业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 常州市经贸委科技专家,常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江苏省环境学会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编委,《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编委
陈群研究员领衔研发的“苯酚烷基化清洁催化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被评为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
1耐高温树脂催化剂研制及在壬基酚合成中的应用(99年中石化鉴定)
2耐高温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93年江苏省科委鉴定)
3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年产5吨苄磺隆除草剂中试(90年国家级鉴定)
4 邻氯苯甲醛新产品新工艺(94年中石化鉴定)
5 新型双酚A树脂催化剂研制(2003年中石化鉴定)
7 2,6-二氯甲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96年中国石化鉴定)
8国家“七五”攻关苄磺隆除草剂中试( 92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9邻氯苯甲醛新产品新工艺研究(95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10邻氯苯甲醛生产新工艺推广(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1万吨级双酚A生产成套技术(2004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发表学术论著:
1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中石化出版社
2 C102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石油化工1998
3壬基酚新催化工艺的研究 石油化工
4对氟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强酸性树脂的热稳定性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
5耐温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二壬基酚与苯酚合成壬基酚 离子交换与吸附
6改性硅胶上的环氧乙烷水合反应 催化学报
7双酚A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授权专利)
8双酚A催化剂贮存方法(授权专利)
9一种用于催化环氧水合的季鏻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方法(授权专利)
10一种环氧乙烷水合反应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授权专利)
十八.华南师范大学特聘A岗教授1963年10月生,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激光物理专业,1991年在美国密执安州奥克兰大学生物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PhD。2002年10月作为特殊引进人才,被聘任为广东省激光生命重点实验室光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特聘A岗教授。近年来在Photochem. Photobiol; Radiat. Res.等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大部分被SCI系统收录。目前研究方向通过生物组织的正常与异常代谢的光子学直接诊断,进行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癌症转移的定量描述;利用高灵敏度的发光探针与单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实现高灵敏度的快速早期病变信息诊断;肿瘤光动力治疗中的新型高效光敏剂及其机理研究;光动力学和声动力学肿瘤早期诊断技术及治疗技术研究。
十九.宁夏医科大学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从事医用高等数学教学近二十年,与其他医学院校同行合作编写并出版了“大学医科数学”“生物数学基础”等高校教科书,发表了“谈医用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关于人口发展按年龄组离散模型的推导”等十多篇论文,主持了校级课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曾获得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优秀教学奖三等奖。现为数理教研室主任、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心主任。
二十.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教师男,1973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1997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大学本科学历,获理学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所辅导的学生在全国化学奥赛中曾获全国二等奖;本人获竞赛辅导教师省二等奖。夷陵中学首届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竞赛二等奖、夷陵中学第一届教职工"青年十佳"和优秀班主任。
二十一.广东医学院教师女,汉族,195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广东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研室主任。
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7项,省卫生厅“五个一工程”重大科研课题1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中药对痢疾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一项科研成果已获1996年度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荣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荣获广东省高校优秀党员称号;2001年荣获湛江市“巾帼建功立业标兵”、湛江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2年至2004年荣获湛江市“劳动模范”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学校及湛江市“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