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无知》(L'Ignorance)是米兰·昆德拉2000年的小说作品。

内容提要

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评批,它们就不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作者简介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

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8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编辑推荐

《无知》的主题让人联想昆德拉本身的流亡人生,使人感到这是一部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样,是一部最具他个人自传色彩的作品。这部小说的自传成分最引人注意,“《无知》中最了不起的就是昆德拉对主题的节制能力,尽管这个主题对作者而言是很牵动感情的。”昆德拉的法国出版商伽里马出版社对他充分肯定,“昆德拉的创作是本世纪独一无二的,这像一种新‘流浪汉小说’,一边生活,一边又在解释着生活。《无知》是一部能打动人的小说,很接近他的前两部。我们觉得它与《慢》和《身份》一起可以形成一个三步曲,主题是分离、背井离乡和人物在回忆中重新找回自我。”昆德拉的书通常的销量都超过15万册。一年来《无知》已在法国销售了20万册,迄今全世界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媒体评论

昆德拉最新小说《无知》十万册亮相

WWW.21CBI.COM 2004年7月25日 中华读书网

中国读者期待最切、也是昆德拉最新力作《无知》日前在上海全面上市。这部首印10万册畅销长篇小说,也是所有昆德拉唯一没有在中国翻译出版过的新作。与此书同期上市的,还有昆德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学随笔和访谈集《小说的艺术》。

完成于2000年的《无知》,刚刚出版就得到了舆论和文学界的一致认同,普遍认为是昆德拉近十年来最有代表性的杰作,再次展现了大师风范,也是他“以法文创作的最新杰作,也是他目前最出色的法文小说”。《华盛顿邮报》盛赞:“昆德拉再次带给读者一本诱惑人心,充满机智的精彩之作!”《洛杉矶时报》则认为,《无知》是“百分之百的文学经典之作!昆德拉以讥讽和聪慧的笔调,将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法国的评论指出,《无知》重现了昆德拉一贯写作的深刻与明晰。去国还乡的女主角时隔二十年重返祖国捷克,归国途中在巴黎机场邂逅过往情人,然而现实今非昔比,被中断的故事总难再续,回归总难踏实,现在这个自己已无法与当年留在布拉格的那个自己联系复合,二十年的时间,似乎就这样从生命中消失了;这是又一个尤利西斯的故事:祖国,怀旧,爱情,自我,衰老,现实等众多主题层层交织,昆德拉再度展现他游走轻重之间,冷静而忧伤的叙述能力。事实上,关于乡愁的痛苦和如何面对回忆寻找自我,是昆德拉最近十年来创作的中心。

如今,昆德拉已经成为中国读者最受欢迎的当代外国作家。截止到7月中旬,米兰·昆德拉系列图书13种已经出版完毕,总发行量已经达到了130万册,并在全国很多城市出现了脱销的现象。其中最受欢迎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销量已接近35万册,是过去一年来全国各地畅销书排行榜上一枝独秀的名著。这一国内图书市场销售奇迹,被不少媒体评论为“这是近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外国文学脱销现象”,就连捷克媒体也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对昆德拉的作品与《哈里·波特》一样在遥远的中国如此受欢迎感到惊奇。此外,英国《卫报》、西班牙《世界报》、法国《读书》杂志,法新社和埃菲社等世界著名传媒,多对昆德拉在中国重新走红作了特别关注。除了昆德拉的作品之外,上海译文出版社即将于今年秋季,推出昆德拉本人亲自推荐得对昆德拉全部小说进行专题研究的《阿涅丝的最后下午》。这部专著的作者弗朗索瓦·里卡尔是昆德拉信赖的文学研究专家和好友,目前执教于加拿大蒙特利尔,他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昆德拉研究者。

论无知:

1

无知者,不管怎样或脸胀筋鼓,或一脸沉着装知之,仍是无知;

而终於按捺不住,起而戳穿者,乃是无知。

2

无知是无知者的“幸运”。无知故尔无累、无忧、无妒、无苦。

——至少在今日之中国。

3

唐吉诃德之英勇“决斗”,给人以无限怡愉欢悦......

我总是在想,他是真的“无知”吗?

4

对人类无知,舍去多少对凶残奸恶的恐惧;

对社会无知,省掉几许於成败是非的厌烦。

5

对自然无知,会少去许多的自卑与敬畏;

对世界无知,能免除不少无谓的忧思。

(二)

1

“知识”,是无知者的遮羞布;

“无知”,是有识者的障眼法。

——在有时。

2

知无知,而後有知。

仗有知,而後无知。

3

与天斗,与地斗,斗倒自己。

笑甲蠢,笑乙笨,笑坏他人。

气壮山河的围湖造田,气吞世界的“纸老虎”论,是一些大焉至国的例子。

4

狂妄,是无知的基本特征;

谦恭,是“无知”的最高境界。

5

学也无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启中,2002年9月16日,在上海交大演讲後的自由提问中“三问三不知”,是真学者风度。

虚火烧身。常见有有权(权大权小无碍)在握者,知晓了数个名,便自以为又竟成了一方面专家,害苦多少黎民。

(三)

1

对於无知者,寻求知识是为了装饰自己,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对於求知者,寻求知识是为了增长才能,一分知识即一分才干。

2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乃知识高超运用之结果。

目空一切,一败涂地,乃无知轻狂亦或怯懦所使然。

3

聪明的无知者善於沈默;

奸诈的无知者选择掩饰;

愚笨的无知者喜欢吹嘘。

4

无知者最易陷入迷信的泥潭。而当这种迷信呈群体性出现的时候,它足以使一地一国灾祸横生,足以损伤摧毁一个时代,一个民族。

这类灾难性的悲剧,在华夏大地上并非鲜见。国人当慎啊!!!

(四)

1

无知是绝对的,知识是相对的。

若知识是一个圆球,则无知是包裹这个圆球的无垠的空间。

人们对知识的探索,只能是使知识这个圆球不断有所膨胀而已。知识,永远也不可能突破未知的包围,成为浩渺无垠的宇宙。

2

我们痛恨的,是那种强装有识的无知者;我们讨伐的,是有害於社会与人类发展进步的那种虚伪的无知。

我们鞭挞无知,是为了寻求真知,是为开拓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鼓与呼!

我们需要做的是摒弃虚伪和浅薄狂妄,勇敢地面对无知。

3

我论无知,真实的心意是希望能为“无知”正名,为建立真正的“无知文明”开路;

我论无知,是希望我们的社会少些虚伪,多些真实!

4

我明白,论无知者,实乃最为无知。

关于无知的名言:

无知

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列宁)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

无知的真正特点是:虚荣、骄矜和傲慢(塞·巴特勒)

无知是钦佩之母(乔·查普曼)

无知是忠诚之母(亨·科尔)

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出现在必要条件之前,而博学的无知则跟随在知识之后(蒙田)

无知是生命本身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了解一切,我们将无法忍受片刻的生存(阿纳托·法朗士)

每个人都是无知的,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罢了---(威·罗杰斯)

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马克思)

干枯的河流,绝不会出现高潮;不学无术的人,绝不会有所作为

不学自然无术(欧洲)

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人不学习,再聪明也目不识丁(意大利)

学而无术者比不学无术者更加愚蠢(富兰克林)

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土耳其)

学问和健康之外无财富,无知和疾病之外无贫穷(欧洲)

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弗洛伊德)

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

不学习的人,像不长谷物的荒地(印度)

不学无术的人宛如寸草不生的荒地;缺乏韧性的人犹似一盏没加油的灯(阿拉伯)

无知比贫困更可怕

一个没有知识的旅行者等于一只没翅膀的鸟儿(伊朗)

如果无知是福,那么愚蠢就是聪明了(法国)

没有知识的生活,就像没有香味的玫瑰花(阿拉伯)

知识是光,无知是黑暗(英国)

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意大利)

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欧洲)

无知和瞎子一样(印度)

无知是迷信之母(法国)

知识上的“聋”,会导致精神上的哑(丹麦)

不学无术的医生,是墓地的施肥者(英国)

无知是恐惧之母(美国)

无知是畸胎的孕育之所(美国)

知识贫乏最能让人生出许多怀疑(培根)

无知使人毁灭,知识使人生色

地知和无好奇心,是两个奶柔软的枕头(法国)

种而无收,损失一年;目不识丁,枉度一生(阿拉伯)

最好的天赋是才智,最大的不幸是无知(阿拉伯)愚昧无知是一个恶魔(德国)

世上唯一的财富是知识,世上唯一的邪恶是愚昧无知----(阿拉伯)

人类有一个暴君,那就是愚昧(德国)

人类有一个冤家,那就是无知(法国)

无知不是无辜,而是有罪(罗·勃朗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