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国故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春秋至战国初期莒国都城,位于今莒县县城的四周,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读史方舆纪要》“废莒县”条载:“旧城有三重,皆崇峻,子城方十二里,内城周二十里,外郭周四十里。”元至元中载“东北隅为今城,周五里有奇。”明始砌以砖,即今之城垣。匝郭土阜,皆昔之故城基地。

莒国,子爵,《通志·氏族略》谓其为“嬴姓,少昊之后也,周武王封兹舆其于莒,今密州莒县是也。”据《世本》记载,莒自纪公以下为己姓,故《左传》莒女称戴己、声己。《史记·楚世家》谓:“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时

当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汉书·地理志》谓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后归齐。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莒城不下。汉置莒县,又为城阳国。

故城西北角在前城子后村南50米,西墙伸到刘家菜园、韩家菜园前至南关村的消气岭以东。东南角湮没已久,无从查考。东墙所经至傅家洼以西,地名为“城子”。北墙至县化肥厂前。外城西北角“城子口”东西各有一段长200米,高3米的残墙。东南至潍徐公路一喧有明显的高地,特别是“消气岭”一带,墙基仍高2米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