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裕固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裕固族妇女

民族概况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2万人(1990年)。为回纥后裔之一。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崇尚骑马和射箭。

人口为13719人。裕固族近90%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的友爱乡,其余居住在酒泉市肃州区的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自称“尧呼尔”。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 黄头回纥",元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裕固族。 元、明时称“撒里畏兀”、“撤里畏兀儿”,现代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黄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称“撒里维吾尔”。1953年经本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汉文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数为13719。裕固族现在使用三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也称尧呼尔语),主要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的裕固族群众使用;一种是东部裕固语(也称恩格尔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的群众使用

裕固族邮票

;再一种就是汉语。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

裕固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信奉喇嘛教。在风俗习惯 上近似藏族。

裕固族居住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草原辽阔,草质优良,是裕固族从事畜牧业的天然牧场。蔽天盖日的原始森林,生息着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在祁连山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其中,裕固族生产的玉石最为著名。

历史追溯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回纥是东部铁勒(亦称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成为当今之裕固族。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一般认为这一名称与历史上的“黄头回纥”和“撒里畏兀”有密切关系。“黄头回纥”是宋朝初期出现于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回纥分支。元初,在黄头回纥居住的地区,又出现“撒里畏兀”的族名。现在公认,元朝的撒里畏兀就是宋朝的黄头回纥。

元朝蒙古人征服撒里畏兀后,在其地设立官府,进行统治。元朝崩溃,河西走廊又归明朝管辖。明朝十分重视边境的稳定,仍然任用元朝的降将镇守边疆。封撒里畏吾地区的元将卜烟帖木尔为安定王,并在撒里畏吾地区设置具有军事性质的行政单位:安定、阿端、曲先三卫,加上敦煌东南部的罕东卫,合称“远番四卫”统归西宁卫管辖。

十五世纪中叶,各卫之间不断发生战争,特别是吐鲁番日益强大以后,频繁侵扰各卫,关外各卫相继崩溃,纷纷要求向关内迁徙。

十六世纪初,撒里畏吾人开始东迁。入关以后,裕固族又被称为“黄番”。清朝康熙年间,被划分为七族,即:大头目家、杨哥家、五格家、八格家、罗儿家、亚拉格家、贺郎格家。大头目被封为“七族黄番总管”赐以黄马褂和红顶蓝翎子帽。

民国时期,被称为黄番的裕固族又分为两族,一族称黄黄番,即今日说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一部分人;另一族称黑黄番,即今日说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一部分人。

1953年7月15—18日,甘肃省酒泉专署主持召开了“祁连山北麓各族各界人士座谈会”,会议统一了裕固族的民族名称。大家充分讨论后同意定名为与自称“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二字作为族名,兼取汉语“富裕巩(坚)固”之意。1954年成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区)县人民政府。从此裕固族开始了新的生活。

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它和曾于公元8世纪在蒙古高原推翻突厥汗国而建立回纥汗国的回纥以及由漠北迁到河西走廊的河西回鹘有密切关系。现今的裕固族是以古代回鹘人的一支——黄头回鹘为主体,融合蒙、藏等民族而形成的。

由于上述特殊的迁徙历史和文化背景,以裕固族为主体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很多,值得一说的就是服饰文化,其中以精美工艺品而著称的“头面”最为精彩。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民间文学方面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谚语、谜语等。尤其民歌独具风格,曲调朴实优美,有学者认为裕固族民歌格律,分别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突厥语民歌、蒙古族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还保留着一些与《突厥语词典》中记载的四行一段押尾韵的民歌形式相一致的民歌,同时又吸收了汉族的小调,回族和东乡的“少年”,藏族的山歌、酒曲以及蒙古族的划拳曲等,并且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优秀民歌。叙事诗有叙述和歌唱两部分,以唱为主,以叙为辅,主要有《黄黛琛》、《萨里玛珂》、《我们来自西志哈志》等。在神话、传说中,保留着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始素材。有些英雄传说故事中还保留有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非常古老的母题,如《贡尔尖和央格萨》、《三头妖怪的故事》、《猴媳妇的故事》等。已经搜集整理出版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集(包括个别内部出版物)有《裕固之歌》,《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神奇的皮袋》,《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等。除此,还有油印的《裕固族民间故事卷》(1)(2)、《裕固族民间歌谣、谚语卷》和《民歌集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卷》等资料本。传统体育方面有“摔跤”、“赛马”、“射箭”、“拔棍”、“大象拔河”等。节日方面有敬奉“点格尔汗”的原始崇拜活动,有跳护法、过会等佛事活动,有祭鄂博习俗。

西部裕固语是历史上“黄头回纥”或“撒里畏兀”为主体的人所说的语言,这种语言和同语族语言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例如,由于体词词腰出现-z-音,从而与有共同地理环境和民族起源的现代维吾尔语相区别,而属于由-z- < d (azaq <adaq‘脚’)发展而来的哈卡斯语族。数词11到29的构成方法与同语族其他语言相区别,而与古代突厥语一样。动词词尾缺乏人称标志,而具有“最古突厥语”性质。国外学界一直认为,西部裕固语是一种从“古代回鹘语”派生出来,并受类似“古代柯尔克孜语”影响的独立语言。此外还有裕固族和维吾尔共同拥有的珍贵历史记忆遗产——回鹘文献。

礼仪婚俗按照裕固族的传统礼俗,老人会在门口把你让进帐篷,安排客人坐在左侧面朝门口的贴地板床上,这是贵宾席。最好按他们的习俗,先用双膝跪坐,然后盘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坐。当主人请你用餐时,不要站起来,更不得走动,也无须过谦,尽管吃好了。

裕固族待客真诚憨厚,讨厌虚情假意,并根据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及与主人家的关系,将肉分成头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量人送礼,可由客人带走。民间传统有先敬茶后敬酒的习惯。在狩猎季节,裕固族还有野餐待客之习。

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习惯。过去的饮食特点是一日三茶,以茶为饭。一般到晚间才吃一点面食。所以有客人时,裕固人总是先请喝酥油炒面茶,然后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条时,一定要吃干净沉在碗底的“曲核”(一种呈块状的奶制品),这表示已经吃够了,要不然的话,主人会—个劲地给你添加。

裕固族人好酒,而且酒量不小。不少人能喝4斤白酒.有的妇女也能喝上斤把。以酒待客是传统习俗之一。他们的习惯是先吃后喝,在吃饱之后再喝酒。裕固族人喝酒从来不要莱,只是喝光酒,他们有个老规矩,就是用各种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计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这样才尽到了主人之谊。裕固人敬酒都是敬双杯。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个人、只有两只小酒杯。在场的人要轮番给客人敬双杯。没有海量是难以招架的。

此外,裕固族划拳之风甚盛,程序复杂,花样繁多。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划拳。裕固族划拳有两种,一种是叫拳,与汉族的差不多。另一种是哑拳,是不叫喊的。双方每次只伸出一个指头,按拇指大于食指、食指大于中指、中指大于无名指、无名指大于小指、小指大于拇指的顺序决定胜负,如果双方出的是不相邻的两指,则无胜负,重出。这种哑拳只有妇女、小孩或不会划叫拳的人才采用。

到裕固族牧民家去做客,有一些礼俗是必须懂得的。如果是骑马去,在离帐篷比较远的地方就得下马,以免惊动畜群。马鞭不论长短一律放在帐篷外面,不要带进去。离开时,不要出门就上马,而应牵着马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马。假如带了枪支、弹药或生皮、生肉也不要拿进帐篷。穿红衣、骑红马的人是不准进帐篷的。这是由于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缘故。据说他们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红衣、骑红马的,因此有这样的禁忌。

婚俗

裕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办婚姻及帐房戴头婚姻。帐房戴头婚即女子成年时举行戴头仪式,在娘家可另豆帐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遗俗。丧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

裕固族的婚俗颇为奇特,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向新 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致于伤人),象征新郎新娘相亲 相爱,白头到老。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 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 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 人才过上好日子。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 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 必须把血献给它喝。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 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后,用三箭 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从此,裕 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 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象征新娘有勇敢 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蕴含着裕固 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 家,后者要更隆重才行。在婚礼上,男女双方都要聘请 歌手。在姑娘出嫁之日,举行戴头仪式。当天,女家的 亲朋聚集在姑娘家中。来客带来洁白的哈达,敬献给女 方的父母,表示对姑娘出嫁的祝贺。傍晚,主人请客人 们在毡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欢 笑声中,拉开了婚宴的帷幕。

酒过数巡,当启明星冉冉升起,新娘在伴娘的陪同 下进入铺有红地毯的毡房,举行戴头面仪式。戴头面由 两位少妇主持。舅舅或歌手们唱起典雅的《戴头面歌》 :启明星闪闪发光,心爱的姑娘把头面戴上/ 送亲的马 队就要出发/ 把姑娘送到婆家门上。

在悠扬的歌声中,即将出嫁的姑娘,在两位少妇的 精心打扮下,改变了发式,戴上喇叭形毡帽,佩戴上胸 饰和背饰,戴上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编 制成的头面。这个仪式意味着姑娘已经结束了天真烂漫 的少女时代,走向新的生活。

红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饮“上马酒”。新娘便和一 位伴娘同骑一匹马或骆驼,告别慈母,在父亲、叔叔、 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组成的送亲队伍的簇拥下,一路饮 酒欢歌,向新郎家进发。 男方迎亲的队伍在途中铺下一条毡毯,毡毯上备有 一只煮熟的羊、酒和饭。送亲队伍来到时,迎亲的人们 向女方客人赠送哈达,表示敬意。然后送亲的人们下马 饮酒吃饭,谓之“打尖”。“打尖”之后,两路人马汇 聚一起浩浩荡荡向男方家走去。

到男方家门时,女方善骑者在主持人的指使下,驰 马、骆驼向专为新娘设置的小毡房进行冲击,大有踏平 之势。男方亲友则奋力驱逐。冲击三轮,再绕小毡房三 圈方休。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其意在考验男家对新 娘的护卫能力。

接着是举行向新郎赠送羊小腿仪式:把酥油涂在新 郎额头上,把羊小腿挂在她的腰带上。这个仪式的意义 正如《赠羊小腿词》所表达的“羊小腿上粘着毛,好比 婆家娘家彼此好得分也分不开”。

按裕固人风俗,在赠羊小腿的同时,要向新娘举行 射无簇箭的仪式。在《萨娜玛珂》婚俗民歌和豪放的祝酒歌中,一对 裕固族新人,进入洞房,共同吃着羊小腿,从此开始了 他们甜蜜的生活。

结婚典礼后戴头面

流行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的婚姻风尚,即结婚典礼举行第二天女子必经的仪式。这一天,将第一副用珊瑚、玛淄、海贝等装饰物制成的宽约5寸、长约3尺的头面系在待嫁女子的发辫上。头面是裕因族妇女系于发辫的装饰品。头面一般分为3条,每条重达3-3.5公斤。头面用长条型硬板布牌制成,每条分为4段,每段之间用铜环连接,每段图案不同,珍贵的装饰品由彩色丝线镶嵌、编织而成。其发辫梳为3条,左右发辫由耳后垂于胸前,另外一条垂于背后。戴头面时,请来专门的歌手在一旁唱《婚礼歌》,即《戴头面歌》,歌词大意是:

啊咾唉!

启明星儿出来了,新娘应该梳头了。东方朝霞升起了,新娘该戴头面了。

啊咾唉:

新娘坐在镜子面前,黑油油的头发多好看;像丝线一样光亮,像流水一样柔软

啊咾唉!

镶着珍珠玛瑙的头面,是慈祥的母亲在灯下绣成;新娘载上多么漂亮,好像一架六叉的鹿茸

啊咾唉!

穿上这件绣花的袍子,祝新娘到婆家生个男孩。载上这项带穗的毡帽,祝新娘到婆家生个女儿啊咾唉:

送亲的队伍就要出发,送亲的马队浩浩荡荡,扬起的灰尘遮天盖地,把新娘送到婆家门上。

唱过《戴头面歌》之后,则由新娘的舅舅、客人与代表新娘的歌手对唱,歌词大意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对新娘即将离开娘家心情的劝解和安慰等。边唱送别歌,边由东家给送亲的主要客人敬上"上马盅"酒,伴娘将新娘扶持到马背或驼背上,并由新娘的姐、妹或嫂一人陪同新娘骑一匹马或一峰骆驼。戴头的当天或次日由女方的亲朋好友送姑娘到男方家完婚。新娘戴头的时间和系头面的人(均为妇女),都要请喇嘛算势而定,一般是在清晨进行。

娱乐文艺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虽然已经失传,但是民间仍然保留着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民歌、叙事诗、格言、谚语等。其民歌曲调独特,内容多是表达劳动和爱情。《黄黛成》和《萨娜玛可》是流行较广的歌曲。裕固族人民人人会唱歌,历史上曾有职业歌手。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人对裕固族民歌作深入研究,发现有些民歌如“摇篮曲”等,还完整地保留着2000年前匈奴民歌的曲调,这些曲调由匈奴人传给了裕固人的祖先一铁勒、回纥人,回纥人又代代相传,一直传到今天的裕固人。裕固族人还擅长造型艺术,主要是实用的工艺美术品。例如编织的各种口袋、毯子、马缰绳等,他们在上面织出美丽的花纹、图案,结构和彩色朴素大方。妇女还擅长刺绣,各种图案形象生动,独具特色。

《萨娜玛珂》

《萨娜玛珂》是裕固族著名叙事诗,有多种变化了的体裁,主要是歌颂和缅怀裕固族历史上的一位女英雄。据传,这位女英雄是某个部落头目的妻子,在一场与外部落的战争中,她毅然参战。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勇气过人的萨娜玛珂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在取胜后返回的路上,她身负重伤,最终献身。这首诗歌颂了萨娜玛珂的事迹,表达了裕固族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和景仰。有固定的曲调用来演唱。

《放牧歌》

《放牧歌》是牧羊姑娘最喜爱的歌曲,一个人赶上几百只或上千只的羊群来到辽阔的草原,边放牧,边歌唱。她唱的是一种“啦罗”曲调,委婉动听。每当悠扬的歌声打破原野的沉寂,常常引起对方的呼应。有时男女青年就用这种对唱,来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

刺绣和剪纸在黄泥堡、大河区及明花区等地区盛行,妇女在衣领、衣袖、布靴上都绣有各种花、鸟、虫、草、家禽等图案,在形式和内容上还吸收了汉族的许多特点。剪纸的图案风格,大致和刺绣上的花纹相似,但刺绣和剪纸中最好的是各种牲畜图形,色彩偕调,形象活泼,栩栩如生,这和他们从事畜牧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族语言分为东裕固语和西裕固语。

社会经济建国前,裕固族的社会经济,在肃南以个体私有的游牧经济为主。在黄泥堡以个体私有的农业经济为主,都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脱离主要生产部门单独分离出来。虽然,唐、宋、辽时期,回纥商人足迹遍及西域和中原各地,回纥经商著名一时,但到解放前夕,裕固族的经济仍然很落后,商品交换少。占人口很少的牧主、地主和部落头目,拥有社会绝大部分牲畜、草场和土地,他们通过雇工、租佃和典当草场(土地)、放高利贷等方式,对广大占有很少或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农牧民和牧工进行剥削。国民党反动派的苛捐杂税、劳役也很重。在社会制度上,肃南地区实行的是封建部落制度,部落头目对群众拥有特权,国民党政府则通过部落上层对裕固族人民进行统治。黄泥堡地区实行的是国民党政府的保甲制度。

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裕固族人民获得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1954年成立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黄泥堡裕固族乡。1956年裕圊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1958年实现了合作化和对牧主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40多年来裕固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90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工农业总产值达6228万元。农牧业发展成就巨大,通过牧草、畜种改良,兴修水利,科学养畜,科学种田,农牧业基础得到了改善,增强了发展后劲。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一批工矿企业建成投产。中小学教育形成体系,卫生院(所)完备,为裕固族群众提供了教育、医疗保障。裕固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裕固族干部队伍、科技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逐水草而居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草原面积广阔。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裕固族人民也秉承其先民的生产、生活经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畜牧业经济和文化,为甘肃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裕固族曾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后逐渐发展到游牧、半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三种生产方式并存。现以半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为主,同时还经营小部分农业、林业、副业等。

裕固族养的牲畜以绵羊、山羊、牦牛、犏牛、黄牛、马和骆驼为主,还有少量的驴、骡等。由于草场和传统牧养习惯、经验的不同,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拳头产品”。正如民间俗谚所说:“水关的驴,杨哥的马,皇城的羊毛赛棉花;白银的山羊,大岔的牛,明花的骆驼力量大”。

适应畜牧业生产的需要,裕固族牧民夏秋季多以帐篷为家,冬春季多住土木结构的房屋。帐篷过去多为圆锥形,现方形居多。篷布是用牦牛和山羊毛织成的毯子,用毛线缝制而成的,既可遮风防雨,又便于转场搬迁。扎立帐篷,多选择避风向阳的地点,根据山形和水路确定坐向,多坐北朝南,也可朝西或朝东,唯忌帐篷门朝向北方。因为他们认为门朝北开不吉利,故有“人只有到了倒霉的时候,门才朝北开”之说。

服饰文化“衣领高、帽有缨”,是裕固族服饰的一大特点,生活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服饰上的审美标准,服饰的样式、花色、刺绣图案、花纹都按其民族习惯形成并代代相传。民间流传着“水的头是泉源,衣服的头是领子”,“帽无缨子不好看,衣无领子不能穿”的民歌。裕固族妇女的帽子,特点非常鲜明。裕固族西部地区的帽子是尖顶,帽沿后部卷起,用白色绵羊羔毛擀制而成的,宽沿上镶有一道黑边,内镶狗牙花边并用各色丝线滚边,帽顶腰部前面,有一块刺绣精致的图案;东部地区的大圆顶帽,形似礼帽,顶比礼帽细而高,是用芨芨草杆和羊毛线编织成坯,用红布缝帽里,用白布缝帽面,帽沿缝黑边,镶花边。裕固族女帽不论是西部还是东部,帽顶都用红线缝成帽缨。裕固族妇女的帽子,是姑娘和已婚妇女的区别标志,姑娘到了成婚年龄,举行出嫁戴头面仪式时才能戴帽子,表示已婚。

裕固族姑娘的服饰又是另一种风格。姑娘三岁剃头时,要把后脑勺的一片头发留下来,长发和串有珊瑚珠的丝线编成一条辫子,辫梢垂线穗被塞到背后的腰带里。两鬓的头发按年岁的增长,一岁编一个小辫,一直到出嫁。到了十三四岁时,前额要带“沙日达升戈”,即在一长条红布上,用各色珊瑚珠,缀成美丽的图案,做成一条三寸宽的长带,带的下沿用红色或红、白两色小珠子串成很多穗子,把带子从前额缠过系到脑后,穗子像珠帘一样齐眉垂在姑娘的前额。身穿类似大人的小袍褂,腰束彩色腰带,胸前戴“舜尕尔”,背后带“曲外代尕”,即用红布做成的两块长方形硬布牌,上缀有鱼骨做的圆块、各色珊瑚珠组成的图案,下边有红色线穗,并用各色珊瑚、玛瑙、玉石珠串成的珠链把两块布牌连起来,戴在脖子上,分别垂挂在胸前和背后。过去姑娘到了十七或十九岁,就到了成婚的年龄,在婚礼戴头仪式上,姑娘便换下少女的服装,开始穿上新婚礼服。

裕固族服饰中最具特色的要属新婚礼服。每当姑娘出嫁时,伴娘要在众宾客面前摘下新娘头上身上原有的姑娘服饰,换上崭新的嫁衣,然后在舅舅领唱的哭嫁歌声中,给新娘戴上头面。过去根据娘家的经济条件,要请能工巧匠来家里精心绣制。一套嫁衣不仅是父母亲的深情厚意,还是家庭财富的象征。裕固族妇女的头面是一件非常精制且价值昂贵的民间工艺品。头面即头饰,裕固语称其为“凯门拜什”。头面用料考究,做工也相当精细。用红色珊瑚珠、白色海贝壳、玛瑙珠、珍珠、孔雀石、银牌、铜环穿缀,用红布、青布或红色香牛皮做底,中黄、淡黄、中绿、翠绿、黑、赭、紫红、大红诸色丝线合股滚边,用各种珠子穿缀成色彩斑斓的图案。一般以红色珊瑚珠做底色,白色蓝色珠子为图案,把特制的银牌、孔雀石、珍珠镶嵌在图案中。头面分三条,胸前分左右两条,上端在耳际以上编入发辫,下端至脚面,中间勒入腰带,前面两条的图案,色彩完全对称统一,每条又分为四节,每节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还有一条在背后,裕固族语称为“阿尔擦勒”,比前面两条要窄,同前面一样戴在脑后帽盖的发辫上。一般用青布做底,各色丝线滚边,上缀二十三块大小不一用白色海螺磨制的圆块,也有红色珊瑚珠做底色,称为“董”的白色海螺圆状块镶在中间,从上到下一长条,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只缀二十三块董,不用珊瑚珠衬底。头面是裕固族民间工艺品中的精华,色彩强烈而鲜明,花纹图案排列整齐又对称,构思精巧,裕固族姑娘佩戴后显得端庄美丽大方。裕固族妇女戴头面的同时,也要戴上尖顶的“扎拉帽”。

裕固族姑娘出嫁时戴头面的习俗在民间有各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过去裕固族女子特别能干,家里家外都由女人一个人操持,男人在家里没有地位。后来人们为了使女人结婚后顺从男人,就让女人结婚后前胸后背戴3条沉重的带状物干活,现在的头面也有七八斤重,由此形成了结婚戴头面的习俗。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裕固族女英雄萨里玛珂。传说萨里玛珂是裕固族白头目的妻子,在一次民族危亡的关头,她挺身而出,勇敢地穿上战袍,率领全部落的男女青年冲向战场,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敌人,成为拯救民族的英雄。但是白头目手下有一奸臣,他把萨里玛珂视为眼中钉,一直想陷害她。当萨里玛珂回娘家探亲时,奸臣在马背上驮了两褡裢“礼物”,并叮嘱萨里玛珂看见父母的帐篷时把褡裢口子打开。萨里玛珂走到家乡的山岗上,远远看见父母亲的帐篷,她兴奋地顺手打开了褡裢口子,“扑啦啦”一声,一群鸽子从褡裢中飞出,马受到惊吓,把毫无防备的萨里玛珂摔下马,拖着狂奔。当娘家人抓住烈马时,萨里玛珂头顶流血,前胸血肉模糊,脊背露出了白骨。从此,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裕固族姑娘出嫁时,一定要戴头面。前胸两条用红色珍珠镶嵌,表示要护住萨里玛珂的两个乳房,背后一条用白色的“董”(即用白石或海贝磨制而成的装饰物)錾满红底马布带,表示保护萨里玛珂的脊背。帽子缀上红缨穗,表示萨里玛珂头顶上流的鲜血。腰里扎红腰带表示萨里玛珂的满腔热血抛洒在故乡的土地上。

裕固族无论男女,多穿高领的宽松长袍,束以腰带,这种源自甘州回鹘的传统装束,使人显得洒脱、大方、庄重、刚毅。

妇女身穿高领偏襟长袍,按季节分为夹棉和皮衣,衣领高齐耳根,衣领外面边沿用各色丝线上劲合股,摹仿天上的彩虹,用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或九色、十三色,精心攀绣成波浪形、三角形、菱形、长方形等几何图案,把观察到的自然界各种景色融入生活,美化生活。袍子一般用绿色或蓝色布料制作,下摆两边开衩,大襟上部、下摆、衣衩边缘都镶有云字花边。腰扎桃红色或绿色腰带,腰带右下方挂红、绿或天蓝色的正方形绸帕,少则二块,多则四块;腰带上还佩挂3寸小腰刀,刀鞘上饰有精美的刺绣图案和红缨穗,大襟衣扣上挂有刺绣的荷包、针扎。妇女长袍上面一般要罩一件高领偏襟坎肩,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华丽大方,一般都用红色、紫色缎子缝制,形式似偏襟背心(高领和长袍同),下摆左右开衩,镶上彩色丝绸花边,后背从左肩到右肩镶一道半圆形花边,或者衣领用彩色丝线攀绣,偏襟边缘上到领口、下到腋下绣上各种动物花边。下半身无论冬天还是夏天只穿一条单裤。裕固族妇女过去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穿鞋,夏天放牧、挤奶时常打赤脚,冬天穿一种前面尖而翘的名为亢沉的皮靴。逢年过节和有重大喜庆活动时,则穿一种尖鼻子软腰绣花鞋,这是一种布靴,鞋帮上绣花草、小鹿、小羊等动物图案。

裕固族男子服饰也有独特的地方。头戴金边白毡帽,帽沿后边卷起,形成后面高前面低的扇面状。帽沿镶黑边,帽顶多在蓝缎上用金线织成圆形或八角形图案。身穿大领偏襟长袍,过去富裕人家多用布、绸、缎等面料缝制,穷人家则把白羊毛捻成毛线并织成白褐子来缝制;冬天富裕人家男人多穿用绸缎或布料做面子的皮袍,穷人家只能穿没上布面的白板皮袄。男子一般都系大红腰带,腰带上带腰刀、火镰、鼻烟壶。不论单棉服衣襟都用彩色布条和织金缎镶边,富裕人家也有用水獭皮镶外边的。单、夹袍下摆左右开衩,在衣衩和下摆外镶边。上年纪的老人,腰间要挂香牛皮缝制的烟荷包,荷包呈长脖子大肚皮的花瓶状,底部垂红缨穗,荷包上还带有弩烟针和铜火蛊。旱烟锅多是一尺多长的乌木杆,两头分别安上玉石或玛瑙烟嘴和青铜或黄铜烟锅头,总长二尺左右,平时从脖子后面插入衣领,烟嘴露在外面。裕固族男子,逢年过节或重大活动,要在长袍上面罩一件青色长袖短褂,左右开小衩。据传说,清朝顺治年间,清朝廷强迫裕固族男子留长辫,穿黑色马褂。男子下身穿单裤,冬季脚穿用牛皮制成的高腰尖鼻的皮亢沉,穿毛袜。明花区男子也穿手工制作的双鼻梁圆头高腰布靴,靴帮多用青布,上面纳白线转云字图案。

裕固族的服饰喜欢用红、蓝、黑、白等对比强烈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头面的编织图案,虽然极为简单,仅以方、圆几何形状的组成,但因以红色为底,以蓝、白、黄、黑构图,故十分显目,而不使人觉得单调;尤其是银牌缀在红色的头面上,更见效果,立体感极强。又如白毡帽上镶以红、黑色的边沿饰纹,也因色彩的对比分明,而使边沿饰纹非常清晰,令人产生玲珑、轻快的美感。这种以对比色彩强烈来造成图案醒目、生动的手法,在绿色的大草原中,显得很得体,与裕固族粗犷、豪放的性格相协调。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裕固族服饰的结构和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现在裕固族人平时很少穿戴民族服装,只有在节日或喜庆场合才穿一下,而且有些人穿,有些人已经不习惯穿,民族服装已成为裕固族文化的一种点缀。但是近年来在裕固族服饰方面又出现了两种新的现象:一是把长年压在箱子底下的裕固族服装翻出来,成立了民族服装模特队。在喜庆节日,中老年妇女穿上裕固族古老的“凯门拜什”(头饰)走上了舞台,姑娘们身着经过改进的裕固族服装翩翩起舞。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是裕固族中最早放弃裕固语转用汉语的地方,过去全乡没有几户人家有裕固族服装。2002年他们一次定做80多套裕固族服装,在当年的酒泉市春节社火表演中,她们用华丽的服装和优美的动作,尽情展示裕固族传统文化的风采,赢得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二是将裕固族妇女的红缨帽子按比例缩小,制成旅游纪念品出售。由于裕固族帽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纪念裕固族历史上的一位女英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旅游纪念品颇受大家欢迎。由此也推动了当地民族服装加工业,过去民族服装都是牧区的牧民自己制作,现在肃南县城就有好几家民族服装店。

文学作品在裕固族众多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口头文学作品最具代表性,其中以下为重点:

(一)《萨娜玛》

《萨娜玛》这首叙事作品主要流传在裕固族西部地区,即操西部裕固语的族群当中。主要内容如下:

传说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位叫萨娜玛的老奶奶,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死了,只有一个孙子道尔吉和她相依为命。全部的家产只有一顶破帐篷、一峰小骆驼、一只小山羊和一头小牛犊。有一年,当青稞成熟的时候,萨娜玛老奶奶在地主黑老爷的地里拣了几穗青稞,正好被白鸽子看见了,白鸽子向黑老爷告密。黑老爷就派白胡子和黑胡子把老奶奶抓起来捆绑在大柱子上。萨娜玛恳求把她放了,苦苦哀求道:

白胡子黑胡子别太凶,

原上天保佑你骡马成群,

菩萨保佑你家的羊群象白云。

但是白胡子黑胡子不放过萨拿玛。这时,有个老奶奶在一旁打酥油,于是萨娜玛求老奶奶把她放了。她唱道:

打酥油的老奶奶你快醒醒,

你的酥油早已打成。

……

昏混欲睡的老奶奶,好像根本没有听见萨娜玛的话,不理不睬。萨娜玛悲愤地诅咒那些黑心肠:

凶恶的大胡子你发很,

你把绳索捆的更紧,

让你的骡马全死尽。

白鸽子你帮助黑老爷,

上天会叫你害眼病,

眼睛永远看不清。

打酥油的老奶奶你别醒,

让你的酥油全往袋子外面流,

让锅里的浓茶不见影。

白胡子和黑胡子听到萨娜玛的诅咒,气的发疯。他们用皮鞭毒打萨娜玛。萨娜玛眼看就要被打死了,临死前她悲愤地唱道:

我死后愿头发变成湖滩上的青草,

让穷人们的牲畜吃个饱。

我死后愿双眼变成佛灯,

让世人都来祭祀、崇敬。

我死后愿鲜血变清泉,

让穷苦人的牲畜喝个够。

我死后愿骨头变成鄂博,

化成神仙斗恶魔。

萨娜玛死后,白鸽子果然害了眼病,眼睛变得通红,永远也看不清。黑老爷家的牛羊两年之内全部死光了。

从此以后,草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人们叫他“萨娜玛”草,据说那就是萨娜玛老奶奶的头发变来的;明花草原上的东西海子,据说是她的鲜血变成的。

(二)《黄黛琛》

《黄黛琛》也主要流传在裕固族西部地区,即操西部裕固语的族群当中。主要内容如下:

很早以前,裕固族还住在西志哈志的时候,尧呼尔部落有个美丽的姑娘,她叫黄黛琛。黄黛琛不仅长得漂亮,温柔贤惠,品格端庄,而且从小经高人指点弓马娴熟,武艺高强,如果不是部落之间发生战争,部落不东迁,依她的才能,可能会当上尧呼尔人的首领。

战争爆发了,尧呼尔人为了保存力量,决定连夜东迁。尧呼尔人顶着狂风,不畏艰险,赶着牛羊,用骆驼驮着帐篷,离开故乡西志哈志,踏上了漫漫征途。

迁徙路上,善于摇唇鼓舌、造谣中伤的加瓦尕对黄黛琛怀恨在心,无中生有,给黄黛琛散布了很多谣言。家瓦尕的流言蜚语,给黄黛琛造成了终身的苦难。由于加瓦尕的谣言,黄黛琛没能当上头人,成了一个普通的牧羊姑娘。

黄黛琛成年后,父亲为了得到彩礼,把她嫁到远方。在婆家黄黛琛受尽了折磨,痛不欲生。她给父亲捎去一封一百八十个字的信,给母亲捎去一百八十颗珠子。信上说“亲爱的哥哥给我捎来一条三丈长的黑毛绳子,好用它每天到40里以外的地方背水”。等她哥哥闻讯赶到时,黄黛琛已经跳井自杀了。

《黄黛琛》和《萨娜玛》是裕固族人民家喻户晓的叙事作品,它采用散韵结合,边说边唱的方法,至今仍在民间传唱。由于她们是口头文学作品,所以产生年代及渊源无从考证。俄国突厥学家马洛夫在一百多年前到裕固族地区调查裕固族语言时就记录了这些叙事作品,并在圣彼得堡的相关杂志发表,由此说明,这些叙事作品在裕固族民间流传的历史是悠久的,而且是裕固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沙特》

《沙特》是一首极为古老的创世神话,主要在裕固族东部地区流传,用东部裕固语诵唱。主要内容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后来大海中形成了天地,最初天地在一个金蛙身上,金蛙降临宇宙,天地共有三十三层,三十层已经稳定,还有三层没有稳定,天地间一片浑浊。八十八根金柱子的须弥山,形成十三层,八十四根稳定了,四根还没有稳定。请教了罗尔格特勒旦巴神和拉义绒毛加布龙汗。拉义俄绒毛加布龙汗的天空上,晴天看不见云彩飘荡,大地得不到雨水滋润。请教了鲁布桑汗。鲁布桑汗的大地上一片荒凉,没有牧草树木和群山。请教了具增加恩白汗,说是天和地需要结亲。

两家怎样才能结亲?要去印度请来高深经典。可汗的四个使者去了印度,请来了高深的经典,从此以后各事顺利。后来,又为拉义俄绒毛加布龙汗的太子和鲁布桑汗的哈敦准备婚宴,索要的嫁妆和礼品非常多。又去请教拉义俄绒毛加布龙汗。他说可汗要和诺彦结亲,诺彦要和百姓结亲,这样又降低了彩礼的标准。

请来了太阳的夫人,带来了金色阳光;请来了月亮的夫人,带来了银色月光;请来了八万宾客、八千侍者,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说沙特是这样唱的,两亲家像白色山峰一样永恒地和睦相处,像白狮子的青鬃一样茁壮成长,像白云一样旺盛壮大。

《沙特》是近20年学者在田野调查当中发现的一首裕固族珍贵的创世诗。“沙特”一词的含义目前说法不一:一是“传说”、“历史”之意;二是“公平”、“平衡”、“公道话”的意思;第三种意见认为可能是一种记载传说或规定的书的名字。《沙特》主要叙述的是人类、万物和婚姻起始产生的顺序和关于彩礼数量、请客数量和酒的数量在谈判中不断递减的内容。这些内容和操西部裕固语的裕固族在婚礼当中举行冠戴新郎时的颂词有相似之处。《沙特》主要在婚礼上演说,据老人介绍,过去《沙特》内容非常庞大,朗诵全部内容需要2-3个小时,现在失传和遗漏的很多,只能朗诵半个小时左右。《沙特》通篇诵说,音节长短不一,结尾压韵,语调优美,顿挫有致,语言精炼,概括力强,诗意浓厚。其内容对于研究裕固族族源、历史、宗教、哲学、语言及风俗习惯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裕固族口头文学中更是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文献裕固族文字已经失传,但是裕固族祖先在历史上用回鹘文创造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一般认为,回鹘文是公元8-15世纪主要流行于今新疆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的一种文字。宋元时期回鹘语成为河西一带的通行语言,敦煌、甘州成为裕固族先民——回鹘人的佛教中心。这期间他们用回鹘文记录和创作了许多作品,并进行了颇具规模的佛典翻译工作。

明清以后随着河西回鹘势力的衰微,回鹘文逐渐被忘却,用这种文字写成的文献也随之湮灭。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甘肃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开始有一部分回鹘文文献问世。敦煌出土的回鹘文献约占整个(包括新疆)出土的回鹘文献的三分之一,这些回鹘文献是裕固族珍贵的历史记忆遗产。

回鹘文写本《金光明最胜王经》(简称《金光明经》)1911年俄国突厥学家马洛夫在甘肃酒泉文殊沟(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辖区境内)所得,先存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另外两叶为瑞典考古学家别尔格曼于1927——1935年间在甘肃所得,现存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纸质粗厚,呈黄褐色,保存良好。字体为回鹘文楷书体,几近于刻本体,清晰易读,语言古朴流畅。此经译自唐义净的十卷汉文本。译者为10世纪回鹘著名学者别失八里(北庭)人胜光萨里。甘肃酒泉文殊沟发现的抄本写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抄经地点是敦煌。由于现存回鹘文文献绝大多数为断简残篇,所以此抄写本就显得特别重要。法国学者沙畹认为《金光明经》是裕固族先民“萨利回鹘的遗物”;中国学者认为这部佛经虽然是别失八里(北庭)人胜光萨里译自汉文,但是抄写时间是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新疆的维吾尔族在此之前200年就全部改信伊斯兰教,所以它的抄写者不会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人,很可能是裕固族佛教徒,这份文献说明裕固族直到清朝初期至少在宗教界还使用回鹘文。回鹘文《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现存甘肃省酒泉市博物馆,碑文用汉文和回鹘文书写。此碑立于元顺帝至元21年(1361年),立碑人为唐兀(西夏)族人善居。此碑记录了一个唐兀族家族自西夏灭亡后,到元朝末年150年间六代13人的官职世袭及其仕世元朝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元代河西走廊地区唐兀族的活动和回鹘语文的使用情况提供了珍贵史料。据学者研究,此碑的汉文为释教禅师所书,回鹘文撰写者是肃州信奉佛教的裕固族先民撒里畏兀人。

此外,敦煌出土的回鹘文还有如下几种:回鹘文叙事诗《帝啼和法上的故事》;回鹘文秘宗文献《吉祥轮律议》;回鹘文韵文体《观音经相应譬喻谭》;回鹘文《善恶两王子故事》残卷;回鹘文《俱舍论颂注》残卷;回鹘文佛教诗歌集;回鹘文《阿毗达磨俱舍论安慧实义疏》;回鹘文《阿昆达磨顺正理论》节本残卷。上述回鹘文文献都出自敦煌千佛洞,但它们和敦煌藏经洞的汉文典籍一样,几乎全部流落到国外,目前它们分别存于伦敦大英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斯德哥尔摩民族学博物馆和日本京都有邻馆等处,只有很少几件残文保留在我国敦煌文物研究院和兰州博物馆。

虽然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裕固族的传统民间文化,特别是以口头传统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变异或消亡。对此地方政府也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积极抢救和保护。目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广播电台推出了“民族之声”节目,用东、西部裕固语广播,每天分3次播出,每次10-15分钟,主要播放裕固族生活习俗、对话、民族历史和民歌等。其目的是“在全县范围内逐渐形成尊重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自治县政府成立了裕固族文化研究室,从全县各部门、单位抽调精通裕固族语言、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并热心于民族文化研究的人员,开展裕固族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创办了刊物《尧熬尔文化》。县文联成立了“中国裕固族文化园”筹备组,创办了文艺刊物《牧笛》。这些新举措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历史上都属于首次。由此可以看出,裕固族文化遗产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心。

民居特色裕固族牧民居住的方形帐房用6根或9根木杆支撑,周围用褐毡搭盖而成,别具特色。他们住的是帐篷。这种帐篷是用耗牛毛编织的毛毡做成的。一般长约5米、宽3米、高2米,四周用牛毛绳拉紧固定。坐在帐篷里似乎能看见星星点点的天空,但却不漏雨,且能遮风.帐篷内左侧是用原木搭成的贴地板床,大约占帐篷的一般,上面铺着厚厚的毛毡,这时全家人安睡、谈天、用餐之处,也是会客厅。帐篷的右侧就是厨房。他们烧的是干牛粪,这种燃料火力挺大。既没有什么怪味,也没有那种呛人的浓烟。

饮食习惯裕固族人民的饮食与他们从事的畜牧业相适应,一般一日喝3次加炒面的奶茶,吃一顿饭。主食是米、面和杂粮,副食是奶、肉。他们还喜欢饮烧酒,抽旱烟。禁吃大雁、鱼,忌食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和鸡等。

奶和茶在裕固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民间有一日三茶一饭或两茶一饭的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一般都先将净水或刚开锅的茶舀一勺洒在帐篷周围,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然后调入酥油、食盐和鲜奶反复搅动后即可饮用。如果再加上酥油、奶皮、曲拉(奶疙瘩)、炒面、红枣或沙枣就可当早点了。中午也要喝茶,到了晚上,待一切劳动结束后,才开始正式吃饭。晚上吃的饭一般以米面为主,有米饭、面条、面片等。

裕固族平时喜食牛、羊肉,通常把牛、羊肉做成手抓肉、全羊、牛、羊背子(即把完整的牛、羊臀尖带骨煮熟上桌)、焖羊肉条、风干羊肉干、牛、羊杂碎汤等。除牛、羊肉外,也食猪肉、骆驼肉、鸡肉或炒菜。食用牛、羊时常佐以大蒜、酱油、香醋等。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牧民平时很少吃到新鲜蔬菜,只能采集些野葱、沙葱、野蒜、野韭菜和地卷皮(类似木耳)等野菜。秋季草原上到处都有鲜蘑,所以鲜蘑是入秋后常食的菜。

裕固族的奶食品主要用牦牛、黄牛、羊奶为主制作,有甜奶、酸奶、奶皮子、酥油和曲拉。裕固族还喜欢在大米饭里、粥里加些蕨麻、葡萄干、红枣,拌上白糖和酥油,或在小米、黄米饭内加些羊肉丁、酸奶,作为主食。

裕固族平时还喜将面粉做成面片、炸油饼、包子等,最拿手的是吃水饺,到了冬天,家家都要做许多饺子,然后冻起来,现吃现煮,有的人家甚至一直可以存到春天大忙时再吃。

典型食品:裕固族用羊肉制作各种菜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肉肠和支果干。

节庆旅游剪鬃毛

剪鬃毛:裕固族的传统农祀活动,流行于甘肃肃南一带,一般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日以后的几天内择日举行。裕固族人非常爱护牲畜,当小马驹长到一周岁时,要举行隆重的第一次剪鬃仪式。在这一天,要请来亲朋邻友祝贺。剪鬃时,一边唱《剪鬃歌》,一边剪。剪下的第一撮鬃毛,拿进帐篷,献给佛像,以求保佑。剪完后,主人要盛情款待客人。客人借酒祝兴,赞美主人有了骏马。最后,主人要骑上马驹串帐篷。每到一处,人们要以吉利的话祝贺。

火驱凶神

火驱凶神:裕固族的古老宗教性习俗,每年春节除夕前举行。旧时,人们认为每年阴历除夕至次年正月初五,是凶神恶鬼最猖狂的时候,只有火才能驱逐凶神恶鬼。因此,除夕来临,裕固族家家户户要把帐篷(或房屋)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在门外的空旷地方点燃两堆火,边放鞭炮,边驱赶牲畜从两堆火中间通过。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帐篷及畜圈内外都要挂上酥油灯,彻夜通明。这样,凶神恶鬼就不敢接近人畜,以保平安。

“过会”

六月大会:俗称“过会”,是裕固族传统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县裕固族居住地,各寺院会期时间不一,多在农历六月初一至十五日举行。届时,山区牧民要请喇嘛念平安经,并上山祭鄂博。去时人们手拿鄂博杆和清茶,来到规定的祭神地点,边向山上洒清茶,边祈求山神保佑。

“玛勒啊拉斯”

摔跤,裕固语称为“玛勒啊拉斯”,是裕固族传统的体育娱乐运动。它既是一种力量的角逐,更重要的是技巧、智慧和毅力的较量。双方侧身抱好对方的腰,可以用腿绊,看谁能先将对方摔倒。获胜者会受到人们的赞誉,被人们视为“好汉子”,裕固族称为“巴特尔”。

宗教信仰裕固族信仰喇嘛教,是属于剌嘛教格鲁派(黄教)的。但是,裕固族的祖先在历史上曾信过别的宗教。在公元8世纪中以前,回纥人就曾信仰萨满教。他们崇拜精灵,崇拜祖先,害怕雷霆。还应时而产生了能预卜吉凶、呼风唤雨的男女巫师。后来,裕固族的祖先又先后信仰过摩尼教和佛教。

明末清初,喇嘛教中的黄教势力,逐渐传入撒里畏兀儿地区,并在撒里畏兀儿地区建立了最早的黄教寺院,名为黄藏寺(又称古佛寺)。此后,喇嘛教逐渐便成了裕固人的主要信仰。

敬奉“点格尔汗”

“点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可汗”的意思。“点格尔汗”意为“天可汗”。裕固人认为“点格尔汗”能使他们避邪免灾,一年四季太平吉祥,供奉“汗点格尔”,是一种原始崇拜。所说的“点格尔汗”,就是一根细毛绳,上面缠有各种牲畜的毛穗和各色布条,下端是一个小白布袋,里面装有带皮和脱皮的五谷杂粮,供奉在篷内的上方右侧。

敬奉“点格尔汗”仪式,由“也赫哲”主持。也赫哲多为男性,有父子相传的,也有自发的,自发的“也赫哲”,就是有人某一天突然全身颤抖,自称“天神”附了体,即成为“也赫哲”;据说群众对自发的“也赫哲”比较信任。也赫哲的衣着与常人相同,只是头上留着一条长辫子,上面缠有许多绿、白、蓝布条,平时盘在头上。也赫哲平日参加劳动,信喇嘛教。

也赫哲敬“点格尔汗”的活动,一般每年进行两次。一次是从农历正月初开始,每家都必须请他,一家一天,直轮到二月初;一次是在立秋以后,但不一定每家都请。正月敬“点格尔汗”的活动比较隆重。其仪式:在地上铺一红色毯子,上面摆九小堆粮食成花状,每堆粮食上放一盏酥油铜灯;九个铜灯摆成三角形,灯缠绿、白、蓝三色布条。毯子的上方摆一个小方桌,上供一芨芨草扎成的草墩子,中间插着缠有布条的柳枝。祭典时,点燃酥油灯,同时,把柏枝点上让其慢慢地燃烧,散发出香味;将一只绵羊(禁用山羊),由专人或也赫哲一刀刺入羊腹,立即伸手掏出羊心,名为攥羊心。然后将羊头割下,连同跳动的羊心一起置于盘中,放于九灯与草墩之间。随后用开水烫羊拔毛,取一半羊毛,塞入芨芨草墩中间。接着也赫哲开始祭祀,手持一把勺子,内放奶子、酥油,并不停地向上扬撒;口中念念有词地绕着地毯,小方桌和供品转圈子,众人跟随其后;也赫哲念经毕,随即将酥油灯推倒,仔细察看灯花,并根据灯花预卜这家一年中的吉凶祸福;若有祸事,也赫哲则告戒主人在某月某日请喇嘛念经消灾。仪式完毕后,羊心、羊头送给也赫哲作为酬谢,羊身一劈两半,一半由家人分享,一半送给请来的邻居亲友。祭典后的第二天清晨,由家人将芨芨草墩送往本家族中的固定地方。七天后将草地中所插柳枝上的布条等取回包好,敬供在神龛上方;每逢转移牧场搬迁帐篷时,用一条干净的毯子,把“点格尔汗”包好,放到一个洁净较高的地方,待驮子搭好后,再把“点格尔汗”放到驮子的最上面。到了目的地,他们仍要把“点格尔汗”放在高处;待帐篷扎好,先将“点格尔汗”放好,再搬其他东西。

到裕固人家做客,不能持枪支、弹药、牧鞭、生皮、生肉进入帐篷,据说“点格尔汗”不喜欢这些东西,并忌讳俗人穿红衣,骑红马走近帐篷。

喇嘛教

裕固族地区共有九个寺院,有的寺院建筑宏伟,历史悠久,有塑绘的神像和藏文经典。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寺院,故有“什么寺属什么家(部落)”的说法。

其中黄藏寺(又称古佛寺,后称夹道寺)建于明末,是一座最早的寺院。景 耀寺创建于清顺治年间,其他如康隆寺、青隆寺(又称转轮寺)、长沟寺、水关寺、红湾寺、莲花寺、明海寺等,先后于清康熙、雍正、光绪年间,新建或重建及整修。除康隆寺、红湾寺、夹道寺属青海大通县郭莽寺(又名广惠寺)管辖外,其他均受青海互助县佑宁寺(原名格隆寺)管辖。寺院的规模以康隆寺为最大,经堂可容纳五百多僧人同时诵经。其他各寺较小,一般有二十至三十个僧人,小寺才有十人左右,其内部的等级界线较严。有的寺院有活佛、法台(又称堪布)、管家,有的只有僧官(管家)或提经。活佛是寺院最高统治者,是通过“转世”继承佛位的;法台、管家是宗教上层,提经、僧官一般都是由有一定权势或谙练经典的僧人提升的;班弟(贫苦僧人)是寺院最下层。寺院有刑法,并定有成文或不成文的清规戒律,主要是惩处一般僧人。解放前,寺院是部落、宗教的活动的中心,也是当地经济、政治中心。寺院上层与部落头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些部落的重大事务,头目常和寺院上层商量。因此,寺院中的喇嘛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上享有一定的地位,但一般不能享有“政教的合一”的特权。寺院中的喇嘛 ,起初都是青海进入裕固族地区的传教者。后来,随着喇嘛教的传入,一些裕固族儿童被选入青海塔尔寺,学习几年经文,结业后回到本地当喇嘛。不过,裕固族牧民当喇嘛的不多。康隆寺、清隆寺的喇嘛、僧人可以结婚。他们除了宗教节日和放会(宗教仪式和集会)等活动时到寺院念经外,平时大多在家以加牧业劳动。原来黄教喇嘛、僧人是不能结纸的。到清代,由于战争和瘟疫等疫病流行,使裕固族地区的人口锐减,经向甘州提督申请,允许康隆寺、青隆寺的僧人结婚。其他几个寺院的僧人,虽名义上不能结婚,但也有小家庭;平时居家(即住在戴头妇女的帐篷里),寺院只留一,二个看门的。较小的寺院则是平日上门锁,放会时僧人才到寺院去。说明寺院对僧人的约束是不大的。

较大的几个寺院,每年要举行四次佛事大会,会期虽不尽相同,但一般是在农历正月初十至十五日,四月十四至十六日,六月初十至十五日,十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第月十五还有一次小会。

正月大会是裕固人一年中最大的聚会,过会时,寺院炸子、做馍馍、宰羊,喇嘛还把红枣撒在过会的人群中,表示吉利。这一天男女老幼都要穿新衣服到寺院去烧香、点灯;僧人为大家跳 “护法”(佛教称拥护佛法的人为护法;护持自己所得之法,亦名护法)时,由二十多个僧人戴上假面具跳神,群众在四周跪拜。寺院还举办酥油花(即用酥油与几种不同的色彩合面捏成)灯会,展出各种各样的花卉、人物、脸谱,鸟兽,形象活泼,栩栩如生。

祭“鄂博”,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日。大河地区各部落祭鄂博的时间不尽相同,长沟、亚乐等地是六月初一,水关乡西贫河等地是四月二十一日。鄂博是用五、六米长的松木椽子做成的。过去,每户裕固人要的一位家长去祭鄂博。凡给鄂博许愿用的“圈神羊”,从小就不剪毛,长相要好,要精心管理,而且必须是青山 羊或白山羊(均为公羊),并在圈神羊的右肩部用红、绿布条拴上做标记,等到小羊长到六七岁祭鄂博时宰掉。此外,在大山还专门设有鄂博台子,第年由部落派两名称作“会手”的人轮流负责准备工作。祭鄂博这一天,人们在鄂博上加一些新的木椽子,木椽的尖端缠有羊毛;人们还要就地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请僧人念经,先在圈神羊的头上抹些酥油,再往羊头、羊身上浇水,在羊全身颤抖时宰掉。羊肉分给大家,喇嘛分头背子,其余参加者每人一份。

四月大会是斋戒,寺院的喇嘛,法台及僧人要闭斋两天,十四至十六日禁闲谈、忌食荤菜、辣椒、葱蒜,只喝些酥油茶;喝茶时要漱口。开斋那天群众都到寺院去,僧人首先漱口后,吃一种用大米饭拌酥 油抒成的开斋团子,然后,凡到寺院的人都吃一点斋团子。

九月和十月大会,是宗喀巴生日和逝世的日子,只举行一般的纪念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