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城万佛塔
蒙城万佛塔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城中心,是蒙城县的标志性建筑。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躯而得名。塔内现存两块建塔的碑刻:一块在第四层,为宋崇宁元年(1102年)所刻;一块在第十一层,为崇宁五年(1106年)所刻。从两块碑记的相隔时间推断,从五层到十一层即已相隔四年,全塔共十三层,加上基础和塔刹的施工,全塔约修了十年左右。万佛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6米。万佛塔体型不很大,但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它使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为我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是一处重要的宋塔实物。一九六一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西藏日喀则万佛塔

江孜位于日喀则东偏南70多公里处,“江孜”的汉语意思是“胜利城堡之顶”。白居寺位于江孜西端,万佛塔是白居寺中的主要建筑,万佛塔被誉为西藏群塔之冠,万佛塔于公元1414年动工兴建,历时10年才完成,塔高42.2米,塔座占地2200 平方米,塔内有77间佛殿、佛龛,总计供奉的佛像多达10万尊,故人们又称之为“十万佛塔”。万佛塔逐层收紧、渐迭而上、造型华美、构图严谨,是西藏佛塔中的珍品。有意思的是万佛塔中的每个小佛殿殿内宽大,而殿门却低矮到只有一米四五的样子,导游招弟对我说这是为防僵尸,因为僵尸不能弯腰,自会在门口被挡了回去,可我僵尸到是没看到,却被它磕了好几次脑袋。
香港志莲净苑万佛塔志莲净苑位于香港及九龙半岛中心,背靠钻石山,左承慈云山荫泽,右蒙狮子山护庇.於寺院东北丘地为"一院",建有万佛塔.七层重檐万佛塔内共为五层,是仿照唐代楼阁式塔,塔顶用斗尖顶,顶上有塔刹,以表佛教的世界观.万佛塔在佛教传统建筑艺术中是一个重要表徵,它寓意者内在精神净化的境界,层层渐上.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的佛教建筑中,主要的佛教建筑是僧院和佛塔,僧院是僧侣居住的地方而佛塔则为信徒礼拜的对象,多位於全寺的中心.由於塔本是古代印度的墓标,梵音为STUPA,所以当佛教传入中国后,音译过来为『窣堵坡』,『塔婆』,『塔』等,而中国在西晋时期译经时创造了「塔」字.在印度古时,塔是坟墓式的小塔用以藏舍利,即后世所谓舍利塔,功用是为了表扬已故君主或圣贤的德望.
在南北朝时期,塔是佛寺组群中的主要建筑,但到了唐朝,塔已经不是佛寺组群建筑的中心了.尽管如此,它还是组成佛寺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挺拔高耸的姿态,对佛寺组群和城市轮廓面貌都起著一定的作用.而就外形方面来说,唐代的佛塔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和单层塔三个类型.而志莲净苑的万佛塔便是楼阁式塔的一种.
楼阁式塔为一多层建筑,每层皆辟门窗,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内部往往用木楼板划分为数层,大部分可以登临眺远.而志莲净苑中的万佛塔为七层高内为五层,塔身为正方形,以钢筋水泥作为结构,外面依传统结构规制安装木柱,斗拱,筑枋,壁板,门窗装修,保持了与群体建筑的统一格调,酷似木塔,巍然唐风.至於塔顶,常是四坡面顶,中央安置塔刹,多作窣堵波形.
志莲净苑在钻石山屹立67年,1996年重建成仿唐建筑佛寺。其中楼高9层的万佛塔最为注目,曾由高僧开光。平日除安放了灵位的亲属可进入,其他人士一概不得进内,绝对称得上清静之地.
张国荣与梅艳芳的骨灰也存于万佛塔中.
镇江焦山万佛塔

万佛塔位于焦山顶峰,塔体高42米,海拔70.4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
万佛塔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塔。七级八面,上有天宫,下有地宫。塔内设两套楼梯上下分流,外有栏杆相倚。每层回廊四通,八面有景,凭栏远眺,江天景色,尽收眼底。夜间天空中放射出八束光柱,为过往船人指引迷津。
万佛塔塔院设前后门厅、左右碑廊、厢房,错落有致,与塔相映成趣。前后大门两侧墙上嵌有“海不扬波”、“中流砥柱”八个苍劲有力的石刻大字,更加体现了万佛塔庄严盛瑞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