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大豆菌核病

一、症状

大豆菌核病主要危害成株大豆,茎秆变褐枯死,其典型症状茎部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

二、菌核病流行规律

豆株茎上形成的菌核呈圆柱形、鼠粪状或不规则形,以落在土壤里和混在种子间的菌核越冬,越冬后的菌核,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源。子囊孢子通过风、气流飞散传播浸染大豆植株。

三、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1)种子播种要过筛,精选种子,清除混杂在种子间的菌核。(2)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层,使病株残体腐烂死亡。(3)轮作。实行与非寄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4)选择优良、早熟、抗病的品种。

2、药剂防治:(1)40%纹枯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或50%速克灵可湿剂2000倍液,于菌核发病初期叶面喷雾,隔7天再补喷1次。(2)子囊盘萌发盛期,可喷施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