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高雄县甲仙乡

基本概况
位置 东经120°34′,北纬23°05′
面积 124.03平方公里
户数 2,568户
人口 8,208人(2008年3月)
行政区类别乡
乡长 李宗保
下辖行政区 7村里103邻
民意机关 甲仙乡民代表会
邮递区号 847
教育
县立甲仙国中

交通
台20线 (南横公路)
台21线
旅游
六义山登山步道
石矶谷瀑布
锡安山
地理位置
甲仙乡位于高雄县东北部,东隔玉山山脉紧临六龟乡和桃源乡、南与杉林乡、西以大乌山分水岭与台南县南化乡毗邻、北接那玛夏乡(原三民乡),东西宽约5.3公里、南北长约22.61公里,总面积约为124.0340平方公里;甲仙乡平均海拔约为252.06公尺,四面环山,地形大部分以山地为主,平原甚少,南北两端有楠梓仙溪流经境内,小林段层所形成的河谷地形延续治杉林乡、旗山镇至荖浓溪,成为高屏溪。
历史发展
甲仙乡的历史发展大至上从清朝年间开始,约在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有一名叫甲仙的人来到此地开垦,便以其名称为

地名,逐渐地有各地的闽粤人来到此地开垦定居,由于甲仙地理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农业是当地居民主要的生活产业;西元1895年甲午战争台湾割让给日本后,甲仙地区虽属于台南府县管辖但抗日活动频仍,1897年隶属于台南县蕃薯寮厅,1901年为楠梓仙溪东里,后来台湾总督府于此设置阿里关警察派出所实施高压统治,1905年疟疾大肆流行,由于甲仙地区遍布樟林因此约有2000多名日人钱喜至此创立『台湾制脑拓殖会社』,并将阿里关庄更名为甲仙埔区;1902年将甲仙埔区更名为阿里关支厅并增设阿里关、东大邱园警察派出所和小林驻在所,1903与阿猴厅合并并更为甲仙埔支厅,1920年台湾总督府实施地方自治废区更为甲仙庄、隶属于高雄州旗山郡,至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光复后废庄改乡成立高雄县甲仙乡并下辖东安村、西安村、和安村、大田村、宝隆村、关山村和小林村等7个村落至今。
甲仙化石馆
甲仙化石馆展出约有3000多件的化石,例如恐龙化石、三叶虫、鱼类化石等等提供民众一个认识及观赏化石的渠道,是一个颇具教育意义的博物馆,由曾德明先生及前乡长林理杰先生所创办;甲仙化石馆所展出的主要是台湾内海的生态遗迹,展出的年代从新生代的始新世到全新世,包括甲仙所产的中新世化石,及其他各地的化石,在其众多的化石中,其中以贝类化石为主轴,共有五种,分别为甲仙翁戎螺、矢部火燄明海扇蛤、牛角江瑶蛤、环纹满月蛤及高丽花月蛤。
甲仙乡旅游
来到甲仙乡除了前往甲仙乡着名旅游景点甲仙化石馆以外,像是楠梓仙溪、六义山登山步道、石矶谷瀑布、甲仙公庙、镇海古军墓、白云仙谷、甲仙公园和小林公廨等等旅游景点,也别忘了品尝甲仙着名的芋头料理、竹笋料理和好吃冰凉的芋仔冰[1]。

1、大壁谷。位于小林村埔角溪五埔圳水源地沿途有奇石、岩壁、瀑布此水圳系于民国49年间,为改善农田灌溉问题,在半山腰开凿一段暗渠,两头水圳洞口许多蝙蝠聚集洞内、故又称蝙蝠洞,走完溪水道暗渠约需25分钟水流,紧急刺激。
2、六义山。又名鹿鸣山,海拔4738公尺,山岭以东为高雄县,以西为台南县,登上山顶遥望台南县市,俯视甲仙乡及南化水库全境,山势小径,业已铺设水泥路面,是登山、健行的好地方。
3、内英山。为甲仙、六龟地区之名山,也是甲仙、六龟之界山,近邻有外英山( 厚越山)并峙,沿途有相思林、梅林、春季梅花盛开,幽香扑在山顶仰望青天,别有风趣。四面群山环抱,鸟瞰楠梓仙溪及南横公路、细水长流,公路蜿蜓穿梭山腰深古之中,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天然图画。
4、海军古墓。位于小林村五里埔,光绪12年间,驻防台湾府城 即台南市 的镇海军前营,奉巡抚刘铭传之命开辟嘉义经后大埔、甲仙乡、 厚溪、宝来,鉴程、关山哑口至八潼关的越山道路,设营于小林村五里埔,因夏气炎热,内山瘴气过重,壮士多病而身殁,营葬于此。现有墓85座,排列整齐,景观良好,现存台湾各墓埔所少位在省道台21线公路旁,与石矶谷相邻,可一并参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