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大捷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公元1592年(中国明代万历壬辰年),统一日本后的丰臣秀吉为征服中国,向朝鲜提出了“借道入明”的无理要求,被朝鲜拒绝后,丰臣秀吉便派大军入侵朝鲜,并一度占领了汉城,在明朝军队的援助下,朝鲜人民奋起抵抗,使日军陷入苦战。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士气一落千丈,在中朝军民的共同打击下被迫退出朝鲜半岛。

为纪念此次战争的胜利,李氏朝鲜宣祖皇帝下令在朝鲜北关(咸镜北道)立碑记事,这就是“北关大捷碑”(북관대첩비)的由来。这段历史,今天被朝鲜称作“壬辰祖国战争”,在韩国则被称为“壬辰倭乱”。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军中将三好成行将此碑掠夺到了日本。三好成行因读不懂碑上1400个汉字的碑文,还曾闹了个笑话:以为这是胜利的象征,打算献给天皇皇宫内专藏“战利品”的振天府,后来得知此乃失败的记录,才把它丢在靖国神社的游就馆。

1970年,此碑被旅日韩国侨民发现,韩国人民知道后大为愤慨,发起签名运动,要求日本归还,日本政府想赖赖不掉,归还又觉得有点坍台,便作出一个狡猾的回答:“只要大韩民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达成协议,通过外交途径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请求,我们就归还。”日本明明知道,按照当时的国际形势,朝鲜和韩国根本不可能达成这样的协议;更何况,石碑是从朝鲜咸镜北道抢去的,要还也应还给朝鲜,而朝鲜和日本没有外交关系,又何来“外交途径”?当然,这些小计谋、小动作都不管用,韩国政府2005年5月份正式要求日本归还古碑。2005年10月11日日本靖国神社宣布将把朝鲜半岛文物“北关大捷碑”移交给韩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