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脆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般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的性能,称为渗透脆性。

红细胞内主要含血红蛋白。溶血时,血红蛋白从细胞内逸出,溶于血浆中,此时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丧失。溶血的发生或因红细胞膜破裂,基质溶解;或因红细胞膜孔隙增大,以致血红蛋白逸出而留下双凹圆盘形的细胞膜,这个空壳医学上叫做“血影细胞”。

正常红细胞在渗透压逐渐减低的溶液(如氯化钠溶液)中表现有一定抵抗低渗(或低张)溶液的能力,也即抗张力强度,它与脆性相对。换言之,红细胞抗张力越低就愈易溶血,也即是脆性越大。因此,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出现溶血的特性,叫做“红细胞渗透脆性”。

正常红细胞一般于0.42%氯化钠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并于0.35%氯化钠溶液中完全溶血,故以0.0042~0.0035氯化钠溶液代表正常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范围,与成熟红细胞作对比,网织红细胞与初成熟红细胞的脆性较小。衰老红细胞的脆性较大,地贫的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也增大。实验证明,红细胞在脾脏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其脆性大大增加。临床上红细胞脆性特别增大的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球形红细胞与双凹盘形的正常红细胞相比,其红细胞表面积/容积的比值显著变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