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顶蛳山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蛳山遗址”距南宁市20公里,遗址地处邕宁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整个山丘呈椭圆状南北延伸,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被列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国家大遗址展示中心之一,作为中国史前文化中一种独特文化类型的代表以奇特肢解、屈肢葬式,完整的陶器,层次清楚的文化序列令中外著名考古专家为之迷醉。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

顶蛳山遗址总面积5000平方米,是50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境内。1997年4月开掘后,即被列入该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现在已发掘面积占整个遗址的五分之一。

顶蛳山遗址葬式奇特,肢解葬前所未见。据统计,在顶蛳山贝丘遗址现已发掘出的400多个古人类遗骸中,有三分之一是采用肢解葬的。

同时,遗址中出现的南方干栏式建筑形式,是广西乃至我国南方通过考古来确认的史前人类居所的唯一依据。

顶蛳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具完整,且多达20多件,其数量在广西史前考古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文化层位明确,序列清楚无混乱,为研究南方史前文明提供了诸多便利。

顶蛳山文化还保存了千余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及当时人类遗弃的水类动物、牛、鹿、象、鸟等多种动物的骨骸。大量动物骨骼和器具的发现,对研究、了解、复原当时当地生态环境和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