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燥感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温燥感冒多见于秋季,秋阳以曝、久晴无雨之时。是感受燥热之邪为病的感冒实证。

温燥感冒病性偏热,以燥热犯肺而致口、鼻、唇、咽等清窍津液受损、干燥为主要见症。

秋季,燥气主令,但有温燥凉燥之分。温燥,是指初秋时节,炎热未尽,久晴无雨,空气干燥,侵入肺卫,发而为病。一般多在立秋至秋分之间。温燥外袭,郁于肌表,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温燥上扰清窍,则见头痛;温燥伤肺,肺失清肃,肺津耗伤,则干咳少痰或无痰;“燥胜则干”,其温燥尤易伤津耗液,则见咽干鼻燥、皮肤燥热;燥甚伤及血络,可见鼻出血。温燥的特点是温热伤阴,故其苔必干,脉必数。故温燥感冒的临床表现为:

主症:①发热而微恶风寒,头痛,少汗;②干咳少痰或无痰;③咽干鼻燥,口渴。

次症:咽痛,咳甚胸痛,鼻出血,皮肤燥热。

舌脉:舌尖边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凡在秋季感受外邪发病,见主症①、②及次症中任何一项,或见主症①、③及次症中任何一项,并均见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温燥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