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白斑军舰鸟
中文目名:鹈形目
中文科名:军舰鸟科
中文属名:军舰鸟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Fregata ariel
英文名:Lesser Frigatebird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ray,1845
白斑军舰鸟特征:白斑军舰鸟翅特别窄而长尖,尾亦甚长且呈叉状,跗跖极短而被羽。雄鸟通体黑色,上体具蓝绿色光泽。肩部羽毛呈披针形。下体暗黑色,羽毛亦呈披针形,微具蓝绿色光泽。腹两边的羽毛具白色斑点。雌鸟体色较雄鸟为暗,上体少黑色而具更多的褐色,亦少光泽,小翅覆羽褐色。后颈有一栗色领圈。胸和上腹白色而缀有栗红色。额、喉、下腹至尾下覆羽黑色。腋羽白色。虹膜、嘴和脚雄鸟黑色,雌鸟红色;喉囊和眼脸红色。
幼鸟头和上胸白色而缀有锈红色,下胸有一宽阔的黑色横带。腹白色。
白斑军舰鸟食物:它们主要以鱼类为食,而且主要以海盗式的抢夺和迫使其他海鸟捕获的鱼类吐出,然后当这些食物还未落入海中之前将它们抢走。它们也在海滨捕食螃蟹和其他甲壳类动物。有时也在海面捕食乌贼。
白斑军舰鸟繁殖:繁殖于热带海洋中的海岛上。繁殖期为5-12月。营巢于海岛树上或灌丛上,很少在地上营巢。巢由植物枝叶构成。每窝产卵1枚,卵白色,大小为60-64×43毫米。孵化期大约40天。雏鸟晚成性。
物种信息:体长76厘米的暗色军舰鸟。雄鸟:全身近黑色,仅两胁及翼下基部具白色斑块,喉囊红色。雌鸟:黑色,头近褐,胸及腹部的凹形块白色,翼下基部有些白色,眼周裸露皮肤粉红或蓝灰,颏黑。亚成鸟:上体褐黑,头、颈、胸及两胁白色沾棕。与小军舰鸟亚成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下体具凹形白色斑块,翼下基部较多白色。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红黑色。于海上无声。分布于热带海洋。夏季有时至中国及日本。罕见夏候鸟,在广东至福建海上有记录,极少至台湾。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较常见。海洋性。随热气流盘旋上升,有时沉缓振翅快速低掠于水面。时栖息或停歇在钓鱼的竹台或小岛屿的树上。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