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猪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注明:图中左为红山文化玉猪龙,右为三门峡虢国墓地玉猪龙。

A)红山文化玉猪龙

【名称】:玉猪龙

【类别】:玉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红山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

辽宁省凌源市牛河梁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简介】:

高7.2厘米,宽5.2厘米。

佩饰,材质为岫岩软玉,质地细密,硬度较高,呈白色。

【相关资料】:

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和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中尤以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著称。

这件红山文化后期玉器制品,为岫岩软玉雕琢而成,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黄色的土沁。龙体卷曲如C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划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獠牙外露,面部以阴刻表现眼圈、皱纹。中央的环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出土时位于死者胸部,专家猜其不仅为佩饰,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礼器。

玉猪龙在红山文化中多有发现,它的头像猪首,整器似猪的胚胎。猪在红山文化时期与远古先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财富,又显示勇猛。上古猪的形象不像现在一样是愚蠢、懒惰的象征,我们的祖先更喜欢野猪强悍的体形,敢与虎豹相搏的精神。猪首被安在龙的身上,说明猪的形象逐渐抽象和神化。

红山文化墓葬中往往有成批的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一般个体都较小,且有对穿孔,被认为是佩饰(或祭祀用具),其中各种动物类的玉饰雕琢尤为精细,如玉龟、鱼形石坠、玉鸟、双龙首玉璜、玉猪龙等。这件玉猪龙肥首大耳,圆睛怒睁,眼周有皱纹,吻部前突,也有多道皱纹,口微张,獠牙外露,背部卷曲如环,是猪首龙身相集合的形态。这类玉器不应仅仅视为佩饰,而应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祀礼器。

B)三门峡虢国墓地玉猪龙

【名称】:玉猪龙

【类别】:玉器

【年代】:西周

【文物原属】:

原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陪葬品

【文物现状】:

20世纪后半叶于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现为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藏。

【简介】:

直径2.6厘米,厚1.4厘米。

青玉,乳白色,玉质温润。整体弯曲成环形,头部似猪龙,方形目,吻部前伸。全器中央有一个对钻而成的圆孔,孔内残留有丝织品和朱砂。

关于玉猪龙

其实,玉猪龙并非龙,而是猪。当时人们已经完成了对猪的豢养,因此将猪的形状,做成配件。之所以称为龙,是因为在最初发现时,考古学家出于某种原因将其误认为龙,红山文化的这头玉猪,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当然,后来搞清楚了这是个乌龙事件,玉龙原来是玉猪,然而为时已晚,它的形象在社会上已经广为传播,甚至华夏银行将其作为了银行的标志。为了不挫伤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便将这头玉猪命名为玉猪龙,既体现它的本质,又可以混淆概念:虽然是头猪,却是头龙猪。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