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官名。秦汉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宫廷杂务之官。本名郎中令,秦已设置。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光禄勋,由郎中令改置,为九卿之一,掌守卫宫殿门户。属官有大夫(光禄大夫、太中大夫等)、郎、谒者、期门(虎贲)、羽林等。光禄勋之意,应劭谓:“光者,明也。禄者,爵也。勋者,功也。”如淳则谓:“勋之言,阍也。阍者,古之门官。”二说均见《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汉末曾改称郎中令。东晋一度停置。余均沿置。南朝梁停用原名,改称光禄卿。北朝齐有光禄寺,官称光禄寺卿,兼掌皇室膳食等事。隋以后的光禄寺专掌皇室膳食,职与汉制绝异,亦不再用光禄勋官名。

西汉时,光禄勋属官有以下几种:

①大夫:分为中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武帝时改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大夫为皇帝近臣,无固定员数,谏大夫、中大夫多至数十人。大夫无固定职务,根据皇帝诏命行事。大夫中以光禄大夫最显要,西汉晚期,九卿等高官常由光禄大夫升迁上来。

②郎:郎的职务是持戟守卫宫殿门户,皇帝出行则充车骑。从秦到西汉前期,有郎中、中郎,武帝以后又有侍郎、议郎。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郎无定员,多至千人。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秩皆比千石。郎最初多由官僚、富人的子弟充任。武帝至西汉末,随着察举制的推行,不少人依靠才能学识而作了郎官。

③谒者:也为皇帝近臣,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其职务是司理殿前威仪等事,实际上充当着宣示诏命和了解下情的皇帝专使,可出使匈奴或收捕有罪的大臣。

④期门、羽林:皆置于武帝时,是皇帝的侍卫队,其成员多选自北部诸郡的骑射之士。除宿卫宫廷外,有时也被调遣去远方征伐。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改期门为虎贲。

东汉时光禄勋下面分为七署,即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还有羽林左监、羽林右监。谒者、大夫实是文官,仅因传统而隶属于光禄勋。

郎可补内外官,到东汉时更加制度化。象五官、左、右三中郎所属之郎也称三署郎。三署郎的主要出路是补地方的令、长或侯相。东汉时光禄勋除负责宫禁安全外,又是培植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

光禄勋本在宫中理事,魏晋以后,出居宫外,职掌渐生变化。自北齐至明、清,皆称光禄卿,演化成为专掌宫廷膳食及朝会、祭祀时酒宴、祭品之官,与汉制完全不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