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县试:若要取得全省乡试的资格,首先要参加府县之试,参试者称"儒童"或"童生",合格录取者称为"生员","庠生"(即俗称秀才).在生员中再选拔一批人,升读国子监的称监生,其他的称贡生.贡生又分为拔贡,恩贡,副贡,岁贡,优贡.这五贡为正途资格出身.另有一种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称例贡,增贡,附贡,廪贡.

清代科举制度简介

邓炎宪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宋,元,明,清历代承袭,但又各有不同之处.现以清朝为例,对这一制度作简单介绍:

清代的科举考试,由下而上共分县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五个步骤:

1,县试:若要取得全省乡试的资格,首先要参加府县之试,参试者称"儒童"或"童生",合格录取者称为"生员","庠生"(即俗称秀才).在生员中再选拔一批人,升读国子监的称监生,其他的称贡生.贡生又分为拔贡,恩贡,副贡,岁贡,优贡.这五贡为正途资格出身.另有一种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称例贡,增贡,附贡,廪贡.

2,乡试:每隔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会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参试者为"庠生"(贡生).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而第一名称为"解元".前五名称经魁.

3,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国都礼部举行,参试者为各省"举人",考取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4,殿试:殿试是皇帝为主考的考试,参加殿试者为"贡士",考中后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第四名与第二甲第一名,第三甲第一名都称"传胪".

5,朝考:殿试取得进士身份后,再应朝考,按朝考的成绩及殿试名次授以官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