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云寺位于河北衡水市区西南部。碑石记载始建于隋,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相传,在其鼎盛之时,"寺域广占三十亩,殿堂多有近百座,樵楼钟声惊千里,成年累月拥香客"。
宝云寺内有一塔,高36.5米,塔体为八面棱锥体砖木结构,自四层以上四面有门,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成鸳鸯斗拱,或成梅花斗拱,雄浑古朴,气势磅礴。若登塔顶,需有一定的勇气,因为每登一层都要绕塔沿半圈,找到另一侧的入口。
来寺内一游,摸一摸"千年不死草",感受一下历史的沧桑,也不啻是一种享受。"千年不死草"属兰科,又叫马蔺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寺内这株是由唐朝大诗人王之涣所栽。唐开元二年,26岁的王之涣深得宰相张九龄赏识,并被推荐到当时的衡水县当主簿。临别,见相爷府前有墩马蔺草,触景生情,遂向相爷说:此草不贪肥水,千载永绿。贤明的相爷既然信任我,学生也一定要像这无所贪图的马蔺草,在为国为民的仕途上,不怕风霜,永持文人的正义本色。并讨得几棵栽于衡水,留得千古佳话。
宝云塔为砖木结构,底座周长25.6米。第一层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龛,龛里原有一尊石雕莲花坐佛。另在塔顶有一葫芦形塔刹。与景县舍利塔不同的是,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为鸳鸯斗拱,或为梅花斗拱等。全塔成九层八面棱锥体,雄浑古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才能。塔的第一层,双层塔檐,并在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券门。第二层东面和西面开有券门,第三层又是南北各有一券门,到第四层以上,则四面各有一门。由底层至第七层,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但塔底部为穿心式,在塔内拾级而上,可到二、三、四层,每上一层,必须由塔外沿塔檐转半圈后,从另一券门进入塔内。若要再上一层时,仍需从券门走出塔外,转半圈进入塔内……以这种形式,攀援登塔,不知出于何种设计原理,但身临其境,颇有惊险之感。身在塔外,方圆数十里内,虽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但,贴塔而行,塔檐虽也是二尺多宽,仍然心中惴惴不安,直到下到塔底,才轻舒一口气,庆幸安全落地。不过,一种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塔的第五层以上,为空筒式,在塔内拾级而上,无须步出塔外。关于宝云塔始建于何代,史书所载各异,有说建于隋朝的,有说建于唐朝的,多年来一直未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