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怀,即诸葛亮的幼子。
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观记》
诸葛亮家谱
诸葛丰
诸葛丰字少季,诸葛亮远祖,西汉琅琊(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元帝时人,刚直之著称于世。汉元帝升他为司隶校慰(首都卫戍区司令,并监察京畿百官)。
他执法公允,不畏权贵,百姓很尊重他。元帝嘉奖他的节操,授予他符节,加封为光禄大夫,给予很高的荣耀。当诸葛丰在执法中触及元帝的宠臣时,被元帝下令收回符节,降为城门校尉。从诸葛丰开始,历史上的司隶校尉不再掌握符节了。
诸葛丰降为城门校尉后,继续上书检举官员们的不法行为,反被元帝说他诬陷好人,于以治罪。本要服刑,见他年老,故罢官为庶人。后病死。 (班固《汉书.诸葛丰传》)
诸葛硅
诸葛硅(?--约187年)字君贡,诸葛亮之父。东汉末年任泰山郡丞(泰山市政府秘书长)。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谨,次子亮和幼子均。另有两女。(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诸葛氏谱》)
章氏
章氏,诸葛亮之母。(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诸葛氏谱》)
诸葛瑾
诸葛瑾(174-241)字子瑜,诸葛亮胞兄。因避战乱到江东,与鲁萧等共为吴国重要人物。
诸葛瑾为人雍容大度,直方敢谏,不仅众人敬重他,而且孙权也十分器重他。诸葛谨公而忘私,与诸葛亮阔别多年,在出使蜀国时,兄弟只是商议国事时相会,私下皆不交往。关羽败亡后,诸葛谨任吴国绥南将军兼职南郡太守(南京战区司令兼湖北省省长)。
公元241年,诸葛瑾病死,时任大将军(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位列三公之上,宰相级别)、左都护等职。他位极人臣,临终留下遗言要求丧事要从省、从俭。 [《三国志.诸葛谨传》)
诸葛瑾妾
诸葛谨妾(203-253)。诸葛瑾传中有:“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的记载。 (《三国志.诸葛瑾传》)
诸葛恪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诸葛瑾长于,诸葛亮的大侄子。少年时就以随机应变、善于辩论而出名.年轻时就开始担任官职。 公元234年,诸葛恪自荐为丹阳太守,吴将陆逊死后, 接替荆州要职。孙权死前,升为大将军(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兼大子太傅(太子的老师),并嘱托辅佐幼子孙亮(如诸葛亮辅佐刘禅)。 吴、魏交战,诸葛恪率军抵挡了魏国三路进攻,在东兴大胜魏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率大军伐魏,围攻新城不下,士卒因疾病死伤惨重,回军后为掩饰过失,更加独断专权。不久,诸葛恪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孙休即皇帝位后, 下诏为之昭雪。
(《三国志;诸葛恪传》)
诸葛绰
诸葛恪长于,任吴国骑都尉(皇家骑兵卫队司令)。因参与孙权儿子孙霸的阴谋活动,被孙权得知,后交给诸葛恪严加管治。诸葛恪用药酒将他毒死。
(《三国志;诸葛恪传》)
诸葛竦
诸葛恪次子,任吴国长水校尉(八校尉之一,皇家警卫部队骑兵团长,秩二千石)。他对父亲刚愎自用的作法,多次劝谏,均被拒绝,常忧心祸至。诸葛恪被诛后,他带着母亲和弟弟外逃时,被吴将追斩于白都。
(《三国志;诸葛恪传》)
诸葛建
诸葛建(?-253年)诸葛恪幼子。任吴国步兵校尉(皇家警卫部队步兵团长,秩二千石)。其父被诛后 与母、兄逃亡。兄被杀,诸葛建准备投魏,末达,被吴兵捕杀。
(《三国志;诸葛恪传》)
诸葛乔
诸葛乔(204——228年)字伯松,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亮的二侄子。他与胞兄诸葛惦在吴国的名声颇大。渚葛亮因婚后无于,诸葛乔就过继给诸葛亮为嗣。到蜀国后,任驸马部尉(中层军官,无实际职权)。 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探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 诸葛亮北伐屯驻汉中,特意让诸葛乔同土兵们—起,亲自参 加与督运军粮的艰苦工作。 (《三国志•请葛亮传》裴松之注)
诸葛攀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故算是诸葛亮的孙子).在蜀国官至行护军(警卫司令,级别为二千石,)朔武将军。诸葛恪在吴国被杀后,其家族也被杀尽。面诸葛亮在蜀已有后代.当诸葛恪昭雪后,诸葛攀得以复还吴国,成为诺葛瑾的后嗣。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显
诸葛显,诸葛攀之子。在蜀国亡后,于公元264年迁移到河东定居。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融
诸葛融(?--253年)字叔长.诸葛瑾幼子。瑾死后, 承袭父亲的爵位。诸葛融宽待部属.辣受部属爱戴,在吴国官至奋威将军(四品武官)。兄诸葛恪被诛,追兵围城.诸葛融吞金自杀, 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
(《三国志;诸葛瑾传》)
诸葛亮大姊
诸葛亮大姊,在诸葛亮居住襄阳期间。嫁给中庐县蒯氏 大族的蒯棋为妻。
(万历(襄田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