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0年7月出生,江西南昌人。1960年8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习,1965年7月作为该校优秀毕业生留校,从事电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84年底调到交通大学模具技术研究所负责电加工研究室的筹建工作。1984年晋升副教授,并担任研究所总工程师兼电加工研究室主任。现为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博士导师、教授,并担任模具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兼电加工研究室主任之职。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模具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电加工学会常务理事,数控线切割技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在研究电加工机理时,曾发现电极之间的胶体系统是放电加工过程中十分活跃的因素,对电加工的工艺效果影响甚大,所总结的研究论文曾在英国召开的第22届MTDR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并获得1979年上海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在研究纯钨材料深小孔加工技术,能在25分钟内加工两个平行的1.5×26mm深小孔,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生产实践技术难题,而且还解决了高熔点金属电火花加工的某些理论问题,因而获得国家教委1987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负责国家经委1985-1987年重点项目“皮革塑料花纹辊制造技术”研究课题时,又创造性地发明了电火花滚花技术和照相反腐蚀工艺,使花辊制造质量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经委颁发的优秀研究成果奖和上海市1989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最近又在研究超厚工件数控线切割技术时,已在排屑理论上获得突破,从而成功切割了805mm厚的钢的工件。1989年出版的《电火花加工理论基础》专著,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电加工基础理论书籍,目前已被不少高等院校指定为加工研究生的主要参考文献。此外,他还在国内外发表了“电加工极间体系统”、“数控线切割高频电源及其自适应控制”已发表“超大厚度电火花线切割理论与实践”、“模具加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高速走丝线割工艺效果仿真系统”等40余篇论文。 所承担的模具电火花加工计算机仿真研究获上海市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所承担的模具电火花加工计算机仿真研究获上海市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代表作是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电火花加工理论基础》专著,已发表《超大厚度电火花线切割理论与实践》、《模具加工过程的计算机仿真》、《高速走丝线切割工艺效果仿真》、《高速走丝线切割工艺效果仿真系统》等80余篇论文,并编写了《特种加工》和《模具制造工艺》等高等学校教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