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cài 笔画:14 部首:艹
蔡 <名> 形声,祭声。本义:野草(wildgrass)
英文翻译
Tsai 是百家姓中 蔡 的英文翻译
在汉语拼音拉丁化以前都是将 蔡 译作 Tsai
Tsai的英文发音跟贴近汉字 蔡的发音
同本义
1.蔡,草也。――《说文》
蔡,草莽也。――《楚辞》注
蔡莽螫刺,昆虫毒噬。――左思《魏都赋》
2.占卜用的大龟(bigturtle)
且致大蔡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又如:大蔡(大龟),蓍蔡.
3.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新蔡等县一带
文王子叔度封于汝南上蔡为侯,作乱。周公放之。其子蔡仲成王复封至平侯,徙新蔡,昭侯徙九江下蔡,战国时灭于楚。--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4.杀,减之意,如“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5.姓氏.
来源有二 1、出自姞姓,为黄帝支裔。据《国语。晋语四》所载,"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是也。"又据《潜夫论。志氏姓》所载,"姞氏封于燕┄┄姞氏之别有阚、严、蔡、光、鲁、雍、断、须密氏。"古时 燕地大致在今河北北部。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的后裔。周灭商后,封文王第五子叔度于蔡,让他与管叔、霍叔一起监管殷的遗民,称为"三监"。武王死后,周成王年纪太小,周公旦(武王的弟弟,又称周公)因此临朝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都很嫉妒周公摄政,便联合武庚反叛,周公讨伐 武庚,事后处死管叔,并将蔡叔放逐。后成王改封蔡叔度的儿子胡于蔡,称蔡仲。春秋时,因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蔡平侯时迁新蔡(今属河南),称上蔡;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称为下蔡。蔡国传23代,历24君,立国600多年,公元前447年被楚国攻灭,子孙散居楚(今属湖北)、秦(今属陕西)、晋(今属山西)、齐(今属山东)等各国,以国为姓氏,称蔡氏。
迁徙分布先秦时期,蔡氏主要是在今河南、安徽境内发展繁衍,也有到外地做官留居当地者。战国时,燕有蔡泽、齐有大夫蔡朝、楚有大夫蔡鸠、晋有太史蔡墨。这说明今北京、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山西境内在战国时已有蔡氏居民。汉代,已有蔡姓人居于今江苏、浙江,如西汉蔡千秋为沛人(今江苏沛县),东汉有陈留(今属河南)蔡邕和上虞(今属浙江)蔡邕。汉末,蔡丕任五原(今属内蒙)太守,在当地安家,其子孙居住在朔方一带(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两晋之际,蔡氏有族人随中原士族南渡,居于江、浙一带。在南北朝时期已有蔡氏人徙居于今宁夏、甘肃境。如北魏蔡袭为高平人(今宁夏固原),北齐蔡俊为石门人(今甘肃渭源县西南)。唐初,有蔡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居于漳州、浦州,又迁念都鸿儒屿,其后子孙繁衍,分别迁往龙溪、赤岭及广东广州等地。唐末,中原战乱,河南蔡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先居于福建宁华县,二传又迁至广东梅州。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有蔡姓部属随从,后留台湾垦荒,此后,又有大批的蔡姓人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开基,有的又移居东南亚及欧美 诸国。
郡望堂号1、【堂号】 "九峰堂":宋朝蔡仲默,少年时跟朱熹学习。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隐居在九峰,人们称他"九峰先生"。 "龙亭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立了极大的功,封"龙亭侯"。 蔡姓又以"济阳"为其堂号。 2、【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郡,治所在济阳。约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晋室南渡后废。
历史名人蔡 伦:东汉宦官。他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时称"蔡侯纸"。被后世传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蔡 邕:东汉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博学多才,爱好辞章,精通音律。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定"六经"文字而著称,世称"熹平石经"。而且还是东汉四大画家(其他为:刘褒、赵岐、张衡)之 一。又工隶书,创"飞白"书。
蔡 琰:东汉女诗人,蔡邕之女,字文姬,故又称蔡文姬。博学有才辩,且通音律,有"才女"之称。以《胡笳十八拍》著称。蔡 襄:北宋时杰出书法家。工书善画。其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淳淡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谓"散草"、"飞草"自成一体。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蔡 泽:战国时燕人。秦相国,以善辩多智著称。
蔡锡勇:清末洋务派。他受张之洞之命,创办湖北炮厂,织布局 ,马鞍山煤矿局等。并精通速记术,将速记应用于翻译,是中国速记 的创始人。
蔡楚生,(1906-1968)电影导演。广东潮阳人。1927年进入电影界。曾编导《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作)。
蔡锷,(1882-1916)近代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清宣统三年(1911)在云南领导新军起义,被举为云南都督。1915年12月,在云南发动护国军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任四川督军。1916年赴日本治病,不久病逝。
蔡和森,(1895-193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字润寰,号泽膺,湖南湘乡人。曾同毛泽东一起建立新民学会并创办《湘江评论》。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共第二至六届中央委员。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1931年夏在香港被捕,同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蔡廷锴,(1892-1968)爱国将领。广东罗定人,字贤初。广东陆军讲武堂毕业。曾任国民党第19路军军长、副总指挥。1932年1月28日率领19路军与上海人民共同抵抗日军侵略。1933年11月,与李济深、蒋光鼐等发动福建事变,建立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48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蔡元培,(1868-1940)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清光绪进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身于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曾参加同盟会。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1940年在香港病逝。著有《蔡元培全集》。
蔡仁杰,(1902-1947),国民革命军74师副师长,在孟良崮被击毙。
蔡氏名人群星灿烂
历史上蔡姓名人不少,有较真的学者专门统计了“二十五史”中列传的蔡氏名人,一共有112位,在所有姓氏中排名50位左右。广为人知的蔡氏名人有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东汉时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修建泉州洛阳桥的蔡襄,近代教育大师蔡元培,名将蔡锷,革命先驱蔡和森……
蔡氏在我国台湾省是名门望族,名列台湾百家姓第8位,人口超过60万。
台湾省的蔡氏不但人数多,而且经济实力雄厚,还出了几个世界级的富豪。根据1989年美国《财星》杂志调查,当时台湾的蔡万霖家族是世界第三富豪。蔡万霖主持的霖园关系企业集团,10多年前的资产总值就高达3000亿新台币;他的弟弟蔡万才经营的富邦集团,资产也超过150亿新台币。除了蔡万霖家族,台湾省的蔡志勇、蔡鸿文、蔡进季、蔡绍华等都是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家,而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祖根在中原的上蔡。
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翔南先生对蔡姓迁移台湾的历史非常有研究,根据他的研究,早在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已有蔡姓人在岛上居住了。他们中有的是随军队入驻后落籍于当地的,有些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赴台定居的。据漳州的史志记载,明清时从漳州府7县赴台的蔡姓共48人。经过历代繁衍,今台北市区、台北金山乡、万里乡、基隆市一带的望族多为蔡氏。
最近20年,姓氏文化热了起来,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国寻根,蔡氏也不例外。上蔡县委宣传部的魏晓伟说,最近几年,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蔡氏后裔经常组团回上蔡寻根谒祖,香港、台湾地区的蔡姓更是频繁回家,关心祖根之地的建设和发展。
【蔡】姓图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