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哈塞尔
O.哈塞尔 Odd Hassel (1897~1981)
挪威化学家,196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897年5月17 日生于挪威克里斯蒂安娜(现奥斯陆)。1915年进入奥斯陆大学学习化学、数学和物理,1920年毕业。1921年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1922年到柏林大学攻读物理和化学,1924年获博士学位。1925年任奥斯陆大学讲师,1926年升为物理化学和电化学副教授,1934年升为物理化学教授兼物理化学系系主任。1947年被选为挪威化学学会主席,1964年退休,1981年5月11 日逝世于挪威奥斯陆。
他在现代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立体化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证实了构像分析并应用于预测化合物的反应,在X射线结晶学和传荷络会物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1921年在法扬斯实验室通过有机染料卤化银的光敏作用,发现了吸收光谱指示剂。1924年以《用氯化亚锡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速率研究》的论文获博士学位。在威廉.凯撒学院他还研究了X射线结晶学,并应用确定了石墨的结构。1925年研究络合物、氟氧化物和氟化物。1930年开始研究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三维结构,他这用气相的电子衍射技术进行测定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后来,他主要测定环已烷、十氢萘及其衍生物的空间结构形态,发现它们大多是由几种不同构像异构体以混合形式存在,纠止了认为十氢萘分子是顺式结构的概念,发展了有机化学关于结构的概念。“他提出和阐明了“构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把它应用在有机化学中,大大推动了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脂环化会物立体化学的发展。
1953年他开始传荷化合物、有机卤素化合物和其它晶体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由稳定分子间弱键作用生成的络合物进行深入研究。他提出解释一定类型传荷化合物几何形状的法则。他还便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偶极矩等基本数据,得出电荷在分子中的分布情况,阐明传荷化合物中电荷转移的规律和机理。并指出它们化合键的正确长度。
他是挪威化学学会、英国化学学会、挪威皇家科学院、丹麦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美国化学学会等许多学术团体的名誉成员。他还获得奥斯陆大学、哥本哈根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等一些大学授予的名誉博上学位。
主要著作:《结晶化学》(1934);《环已烷衍生物的电子矩测定结果和由X射线结晶作用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1934);《环已烷问题》(1943);《被称作顺式萘烷的结构》(1946);《用电子衍射研究分子结构》(1947);《环已烷立体化学》(1953);《环已烷键的命名法则》(1954):《原子间传荷结合键的结构表象》(1970);《气体电子衍射法》(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