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柯尔施的生平

卡尔·柯尔施(Korsch, Karl 1886-1961),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尤其是黑格尔的影响。在一些基本见解上与卢卡奇比较接近。 区别在于,卢卡奇终生抱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强烈信念,在晚年还提出“复兴马克思主义”的口号,柯尔施则从1926年被德国共产党开除后,思想日渐消沉,晚年实际上已经脱离马克思主义。

(一)求学、反战与最初的政治活动时期(1886——1919)

柯尔施出生于汉堡附近的土托斯推托的一个银行官员家中。

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慕尼黑、柏林、日内瓦和耶拿等大学,主要学习法学、经济学和哲学。

1910年,获耶拿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12年,到英国伦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14年8月,一战爆发,柯尔施回到德国。应征入伍后,由于反对战争,从预备队军官降职到下士。

1919年,任耶拿大学讲师。

1919年3月,《什么是社会化?》一书出版,主张用社会主义公社取代资本主义私人经济,其思想已经接近马克思主义。

(二)参加德国共产党时期(1920-1926)

1920年,柯尔施加入“德国共产党”(KPD)

1922年,写了三本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宣传性小册子:《唯物史观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和《<哥达纲领批判>导言》

1923年,发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意味着他的悲剧性命运的开始。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和第三国际都公开地对这部著作表示敌意,因为它不仅抨击了第二国际的思想路线,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及其发展提出了与列宁不同的见解。

1923年汉堡起义失败后,KPD遭到取缔。当时已是耶拿大学法学教授的柯尔施又成了KPD的主要发言人之一,并担任它的理论杂志《国际》道德编辑和驻德国议会的共产党代表。

1925年2月,柯尔施的《国际》杂志的编辑职务被撤销,从那时起,他就与党的领导处于对立的地位。

1925年7月,台尔曼被选为KPD的领导人,进一步加速了把党“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柯尔施激烈地反对台尔曼的政策。1926年3月,在《共产主义政治》杂志周围,形成了一个以“坚定的左派”著称的柯尔施-卡茨集团,这是KPD内的第一个宗派组织。随着党内斗争的激烈化,1926年4月,柯尔施被开除出党。

(三)退出政治生涯和迁居他国时期(1926-1961)

柯尔施被开除出党后,不久又与卡茨发生分裂,同年9月,“坚定的左派”又进一步分裂。1928年,《共产主义政治》杂志停刊。从此以后,柯尔施退出政治活动,专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工作。

1929年,柯尔施发表了题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长篇论文,系统地批判了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书中的基本观点。

1930年,柯尔施重新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并在书后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评》一文,对列宁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公开的批评。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柯尔施先迁居丹麦,1936年又迁至美国。1943-1945年在图拉纳大学教社会学,1945-1950年在纽约国际社会研究所工作。50年代初期,柯尔施在悲观和孤独中抛弃了马克思主义。50年代后期,他又对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生兴趣。1961年病逝于马萨诸塞州的柏尔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