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

(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同本义〖beast’sname〗

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说文》

虞者,囿之司兽者也。——《贾子礼》

即鹿无虞。——《易·屯》

于嗟乎驺虞。——《诗·召南》

古代掌管山泽鸟兽的官吏〖officialinchargeofmountains, lakes, birdsandbeasts〗

询于八虞。——《国语·晋语》

借指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虞而出之。——《史记·货殖列传》

虞不出则财匮。

到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事,他提了头就知道尾。——《儒林外史》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虞旗(又叫“虞旌”。虞人在汇集所获物时所用的旗帜);虞罗(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虞人(古官名。掌管山泽苑囿的官);虞师(古官名。掌管山泽之官);虞官(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吏)

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sacrificeforcalminggods〗

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左传》

又如:虞歌(即虞殡);虞殡(送葬歌曲);虞祭(祭名。葬后所行安神的祭名);虞主(虞祭时所立的神主)

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号〖Yu Dynasty〗

始于虞夏。——清·黄宗羲《原君》

唐虞之世。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虞廷百兽率舞(传说尧任用舜时,凤凰飞来,百兽在宫廷前起舞。比喻太平盛世);虞书(《尚书》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传记载着唐尧、虞舜、夏禹等的事迹);虞唐(指上古人民康乐、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古国名〖Yu state〗

舜之先封于虞,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为今河南省虞城县

乐趣或快乐〖pleasure〗。如:虞乐(即娱乐);耳目之虞

山名〖Yu mountain〗

【动】

猜度;料想〖guess;expect;anticipate〗

用戒不虞。——《诗·大雅·抑》

不虞齐赵无兵援,将死城崩国已亡。——《秦倂六国平话》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虞度(谋虑)

忧虑;忧患〖worry〗

等狄爷兵来,随军而进,方保无虞。——《八洞天》

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无虞。——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准备,防范〖prepare〗

以虞待不虞者。——《孙子·谋攻》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又如:虞卒(古代帝王狩猎时,担任围合禽兽的士兵);虞旅(守猎之军卒)

企望;期待〖hope;expect〗

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左传》

又如:虞心(希冀之心;侥幸之心)

惊〖start;befrightened〗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易·系辞上》

通“娱”〖givepleasureto;amuse〗

虞,安也。——《广雅》

虞吉。——《易·中孚》

虞于湛乐。——《国语·周语》

故许由虞乎颍阳。——《吕氏春秋·慎人》

三虞。——《逸周书·丰谋》。注:“虞,乐也。”

合好效欢虞泰一。——《汉书·礼乐志》

虞说耳目。——《汉书·王褒传》

又如:虞心(怡悦心情);虞说(娱悦);虞乐(娱乐);虞欢(娱欢)

虞美人

yúměirén

〖cornpoppy〗一种一年生的开红花的罂粟(Papaverrhoeas),在欧洲谷物田里普遍生长,其几个变种被栽培

古代掌管山泽之官。《周礼·地官司徒》有“山虞”掌山林之政令,又有“泽虞”掌国泽之禁令。

虞姓

一、姓氏源流

虞(Yú)姓源出有二:

1.出自妫姓,以国名为氏,来自舜帝。远古舜帝有一个称号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称为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始祖。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于是就把舜帝的儿子封在虞这个地方,并且建立了虞国,他的子孙于是就将虞作为自己的姓,称为虞姓。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武王执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建立了虞国。春秋时期被晋国消灭,虞国的人民于是以国为姓,是为虞姓。

得姓始祖:虞舜。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氏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虞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虞姓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姓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为了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一说现今河南省东部),商均的后代就称为虞氏。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及长迁菏泽,制陶为业。后来到了西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但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在古代,虞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会稽(略)。

三、历史名人

虞经:东汉史官,武平人。为郡县吏。曾经说:“我的子孙为什么不做九卿呢?”于是他给他的孙子取字为“升卿”。

虞翻:三国时候吴国的学士,从小爱读书有才气,但多次被请去做官都拒绝。又爱直言议论政事,因此还坐过牢。年老时讲学,听讲的人数以百计。

虞集:元代学者,崇仁人,仁宗时期为集贤修撰。著有《经世大典》、《通元学古录》等。

虞朗:清代女画家,金坛人。自号冰壶女史。喜欢画墨兰,著作有《桃源春泛图小影》。

虞卿:战国时赵国上卿,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见赵王时赵王赐给他一些黄金和一双白璧,第二次见的时候赵王就拜他为赵国上卿了,于是他号虞卿。因为评论国家的得失,积累了八篇文章,合起来称为《虞氏春秋》。

虞世南:字伯施。唐朝时期余姚人,隋朝时期为秘书郎,唐朝时期为秘书监,是李世民的谋臣和书法老师,年少的时候与兄长世基一起跟从顾野王学习。唐太宋曾经夸赞他:“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擅长于书法,师承沙门智永。偏重于行草,晚年专攻正楷,与欧阳询齐名。一起被称为“欧虞”。贞观十二年逝世,终年80岁。编撰《北堂诗抄》173卷。

虞允文:字彬甫,南宋人。绍兴二十二年进士,文武双全,为国立有大功。历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丞相等职。关心朝廷大事,经常提出有用的建议,终年64岁。

虞仲文:金代宰相。字质夫,宁远人,进士。擅长绘画,为官清廉。

虞黄昊:清代诗人。字景明,钱塘人。康熙举人。自幼聪明,十岁的时候就能做诗,后来一直因为诗而有名。是“西泠十子”之一。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的时候将陈留郡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置了济阳郡。在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会稽郡:秦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江苏省东南部以及浙江省活上西部一带。治所在吴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

陈留郡:秦代设置陈留县,汉代改设陈留郡。在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地区。

2.堂号

五绝堂:源自唐太宗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五、国别

虞--周代姬姓国。虞也同吴,史书记载虞有二。

一在南方,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此略。

一是山西晋南的北虞。

春秋初期,虞国(北边的虞国)主公因贪图晋国的良马美玉,借道于晋军灭了与己唇齿相依的虢国,随后被晋国不费吹灰之力而灭掉,良马美玉又回到晋献公手中,落下了千年笑柄。

官名。西周始置。金文或作“吴”。主管山泽的开发和渔猎。春秋、战国时各国多设置,或称虞人。《国语·周语中》:“虞人入材”。齐国称为虞候。《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曰:“薮之薪蒸,虞候守之。”《周礼·地官·司徒》有山虞、泽虞,分掌山林和大泽的保护开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