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世家”,世世永祭之庙。西周以来,礼制规定:诸侯五庙——始祖庙、高祖庙、曾祖庙、祖庙、父庙。后四者为亲庙,前一庙为始庙。亲庙每世一迁,四世之后即行毁轶,不再祭祀;而始祖庙则世世永祭,因此得称“世家”。孔子受世世祭祀、陈涉被明令置守冢三十家,因此他们均享有世世永祭之庙,他们都被列入了“世家”。

“世家”一词,首见于《孟子·滕文公》:“(陈)仲子,齐之世家也。兄载,盖椽万锺。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赵岐注:“孟子言仲子齐之世卿大夫之家,兄名戴,为齐卿,食采于盖,禄万锺。”从孟子的原话和赵岐注可以看出,世家是指那些世卿世禄的家族,包括他们的家人,子弟。这个概念,与《史记》世家体例明显不符,《史记》三十世家,从未收录过任何一个卿大夫一级的官员。但孟子的这个概念,却被后代的训诂家混入了《史记》世家的解释中。刘宋裴骃把孟子的“世家”引做“系家”,然后作《集解》说:“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世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这是说,诸侯“以代为家”,世家就是“诸侯本系”。但是,孔子、陈涉并非诸侯,何以列入世家?如果说那是司马迁尊重他们,以个人感情随意抬高人物地位,以至破坏了《史记》的体例,司马迁能是这样不严肃的史学家吗?

先说“家”字,家不是家庭之家、家族之家。家是宗庙。卜辞有父庚家、父甲家、母辛家……这些家,都是先人的宗庙。因此世家的家,也是先人的宗庙。

周代礼制严格,人分等级,什么人可以建立几代宗庙,都有一定的规定。《礼记·祭法》说: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曰鬼。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

……

考庙即父庙,王考庙是大父即祖父庙,皇考庙即曾祖父庙,显考庙即高祖父庙。高、曾、祖、父四庙为亲庙,祖考庙是始祖之庙,郑注:“祖,始也。”孔颖达疏:“王立七庙者,亲四、始祖一,文武不迁,合为七庙也。”这就是说,周天子之庙有七,始祖后稷和二祧文王、武王,为不迁之庙;其它高、曾、祖、父为代迁之庙,因为某一天子的高、曾、祖、父到了自己儿子一辈,高祖就成了高高祖,不在四亲庙之中了;到了孙子,连原来的曾祖也退出四亲,不成为曾祖、高祖了。因此,四亲庙随着辈份的降低而代迁,它们不是永远不迁之庙,不能像始祖和文王、武王那样,永远得到后代的祭祀。

诸侯之庙有五,即始祖庙,这是不迁之庙;另有高、曾、祖、父四亲庙,为代迁之庙。

大夫以下,都是新庙,都是代迁之庙。

孔子不是诸侯没有人为他建立始庙,但他死后,“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手于孔子家。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晕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从以上一段文字看,孔子死后,以其所居堂为庙,从春秋末至汉初,祭祀不绝;汉高祖祭孔子以太牢,百官司更礼敬之,从此香火不绝,所以孔子之庙,也就成了世代不迁之庙,所以司马迁才将孔子写入世家。

陈涉为什么列入世家?这问题再简单不过了,因为“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他本人虽无后代,但刘邦为他置守冢三十家,他一直享受着血食祭祀。这守冢,就是他的累世不迁之庙,因此他的列入世家,完全是刘邦的功劳。有《史记》以来,人们把陈涉列入世家,都看成是司马迁对农民起义领袖的偏爱与抬高。不是,要说爱,也只能先说刘邦对陈涉的爱,其次才是司马迁的爱。

另外,韩信、彭越、黥布、魏豹……他们都曾封王封侯,但都没有列入世家。因为此数人虽封王封侯,但随即被杀除国,还有什么不迁之宗庙?

图片为中国时间最长的乱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将门世家之一,汝南安城周家世系表。

……

纵观三十世家,篇篇都合乎“不迁宗庙”之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那些怀疑司马迁这也错了那也错了的自以为是的诸公诸论,统统可以休矣。

1.世禄之家。后泛指世代贵显的家族或大家。《孟子·滕文公下》:“ 仲子 , 齐 之世家也。”《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世家,谓世世有禄秩家也。” 宋 梅尧臣 《川上田家》诗:“醉歌秋草间,颇与世家寡。” 丁玲 《团聚》:“他又替她选好了一个名门世家。”

2.《史记》中用以记载侯王家世的一种传记。“世家”之体古已有之, 司马迁 撰《史记》时以之记王侯诸国之事,著《世家》三十篇; 欧阳修 撰《新五代史》亦著《列国世家》十篇。因王侯开国,子孙世代承袭,故称世家。参阅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一。

3.家世;世系。《新五代史·唐臣传·袁建丰》:“ 袁建丰 ,不知其世家也。”《新五代史·杂传·白再荣》:“ 白再荣 ,不知其世家何人也。少为军卒。”

4.指以某种专业世代相承的家族。《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令岳翁诗礼世家,令阃必闲内则,以情告之,想无难色。”《老残游记》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嫁到我们这读书的世家,我们家里什么都不讲究,就讲究这点臭规矩!” 陆文夫 《小贩世家》:“小贩而称世家,有点不伦不类。”

5.犹言世交。《红楼梦》第四八回:“况且那 张德辉 又是个有年纪的,咱们和他是世家,我同他,怎么得有错。”

6.世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先生世家何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